2007 年 3月9日,NTT DoCoMo公布手機錢包用戶數突破2,000萬大關,換言之,在NTT DoCoMo 5,232萬用戶中,有38%的用戶使用手機錢包。無獨有偶,KDDI au於13日同樣發表手機錢包用戶消息,比起NTT DoCoMo的2,000萬戶,KDDI au 500萬個手機錢包用戶雖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數字仍持續增加。

電信業者提供的手機錢包服務,以NTT DoCoMo最早開始,自2004年7月展開以來,一路從500萬戶(2005年7月)、650萬戶(2005年9月)、1,000萬戶(2006年1 月)挺進,時至今日,共花了2年8個月的時間達成2,000萬戶成績。而於2005年9月才投入手機錢包的KDDI au,時程上雖較NTT DoCoMo晚,不過,以1年6個月的時間達成手機錢包第1個500萬用戶,結果算來亦不差。

如果各家電信業者的手機錢包用戶成長曲線,是一條大同小異的軌跡,那麼跟進者KDDI au勢必將追隨NTT DoCoMo腳步,在手機錢包用戶數不斷累積的同時,其後所花時間只會愈來愈短。眼看手機錢包服務在日本,從無到有、從有到普及,究其原因,應該要歸功於擴大支援的產品線及使用情境。

想當初NTT DoCoMo開始推行手機錢包時,對應此服務的FeliCa晶片僅內建於以「90xi系列」為中心的高階機種,然而到2007年初手機春季商戰,NTT DoCoMo推出的新機「703i系列」中(3G入門機種),已有5款搭載新版FeliCa晶片(Faver 2.0),與先前「903i系列」手機所使用晶片規格相同,NTT DoCoMo擴大手機陣線,做大手機錢包的決心不言而喻。

KDDI au的作法亦復如此,在力拼競爭對手的2007年春季商戰裡,主打的「W51系列」手機中就有8款支援手機錢包服務,且其中有7款同是採用容量更大(9KB)的新版FeliCa晶片,2大電信業者不約而同的手機錢包策略,讓服務推展加速前進。

在手機錢包使用情境的擴大方面,手機錢包顧名思義提供的是手機小額付費服務,然而實際上它還具備更多附加價值。以NTT DoCoMo為例,其手機錢包不僅等同「Suica」(JR東日本推出,能自動進出JR鐵道閘門之乘車票券),也可用於使用「Edy」、「iD」、「QUICKPay」等各種電子貨幣的店家,甚至可儲存手機折價券、當成會員識別證,使用範圍廣泛,目前全日本已有逾20萬家店舖接受NTT DoCoMo手機錢包。

反觀台灣,超商通路結合銀行業者所推出非接觸式信用卡,甫於日前提供小額付費服務,而電信業者方面,僅於2年前推出手機錢包試驗計畫,遲至2007年初才又宣布推出NFC信用卡手機,類似日本如此蓬勃發展的手機錢包服務,台灣用戶恐怕還得再等一等。

電子時報 林曉盈/DigiTimes Research 2007/03/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