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都會國際人壽年前資遣傳統業務員部門,後續動向備受同業關注。來自總部的大都會人壽國際部總裁William J. Toppeta表示,大都會未來在台灣會有更長更久的發展,不排除在台灣尋找購併、合資的對象。

William J. Toppeta近日來台巡視台灣業務,特地與大都會國際人壽台北全部員工舉行多場會議,一方面說明發展計劃,一方面也激勵員工士氣。他指出,未來電話行銷、銀行保險、直效行銷都是在台主要銷售通路,並將支援全球策略合作夥伴花旗集團在台發展。

大都會國際人壽營運長孟子文指出,今年電話行銷人員將由目前270席增至350席,穩居壽險業電話行銷規模第二大。他強調,電話行銷重點在於平均生產力,以一年期保單收入來說,大都會每位電銷人員每月保費業績高達50萬元。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大都會集團如何看待台灣市場?在亞太地區的發展策略為何?

答:亞太地區是目前驅動大都會集團全球成長動力的引擎,因此相當看好亞太地區,包括台灣的前景。台灣是重要的策略市場,因為除美國、歐盟外,大都會在全球的重要市場大多集中在亞洲區,日本、南韓、中國大陸和台灣分居大都會集團第三至第六大市場。

大都會集團沒有區域策略,採取開放式通路架構,即依每個市場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營運模式。例如:在日本只透過銀行、股票經紀商銷售,因為在日本透過面對面銷售最有效,在香港是透過銀行、直效行銷,因此是著重可發揮最好的通路,而非什麼都做。

問:為何要解散台灣的傳統業務員部門?

答:大都會進入台灣近20年,觀察後發現銀行通路、直效行銷是在台灣最有效的通路。這不是很倉促做下的決定,畢竟公司營運必須透過有競爭力的商品策略、給股東合理的報酬、給顧客最好的價格。

我告訴台灣的同仁,面對不僅是2,300萬人的市場,而是13億人口的市場,台灣發展得好的策略未來也將運用在中國大陸。

問:未來在台灣是否有其他擴展計劃?

答:我們一直在尋找有利基的成長機會。大都會人壽向來就會用獨特、創意方式進行購併、合資,所以只要有好的機會出現,都會感興趣。

【2007/01/16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