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世界一家獨大 行動加值服務產業鏈失衡

期盼新技術刺激 改變產業競爭生態

如同東亞各國的電信環境一樣,台灣原本的電信建設均掌握在單一國營企業手中,直到開放市場之後,才出現新進電信業者自由競爭。但受限於電信基礎建設的普及程度,東亞各國的電信業者仍以1家獨大的方式繼續主導市場。

各國主管機關為公平競爭,紛紛提出不同的政策來扶植新進電信業者。以香港、日本為例,對用戶迴路的最後一哩建設問題,均提供新進業者一定時間的寬限期,並立法要求獨大的國營電信業者開放資源,以暫時共用方式,達成線路互連的公平原則。

台灣也面臨到相同市場狀況,當年電信局掌握市內電話、行動電話等基本線路資源,而民營化後的中華電信在先天體質上仍是一個寡佔電信資源的巨人。在行動電信業務方面,因屬無線通訊技術,較不受實體線路羈絆,在立足點相同下,新進業者幾年來經營有成,與中華電信形成三分天下局面。但在固網與寬頻方面,新進業者必須依賴實體線路基礎建設,在中華電信既有勢力下,經營上顯得欲振乏力。

中華電信掌控99.9%DSL線路資源
寬頻服務進展遲緩

截至2006年6月底止,中華電信固網用戶高達1,320.6萬戶,網際網路客戶數為422.4萬戶,較94年同期成長6.5%。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中華電信線路的ADSL客戶數達383.5萬,年成長率14.0%,佔台灣xDSL用戶總數(384萬戶)高達99.9%。顯見台灣的xDSL寬頻線路都必須依賴中華電信的市話線路來進行接駁,新進業者自建的最後一哩線路少的可憐。

相較於日本、香港的電信政策,先開放業者線路互連一段時間,讓新進業者有時間建構自己的網路建設,待時間一到,再慢慢取消互連。政府介入主因在於,一方面給新進業者成長的空間,但也並非無限期保護,新進業者仍須在保護時間內,佈建自己的網路基本建設。

反觀台灣主管機關,截至目前為止,還在爭論用戶迴路的開放問題。NCC目前傾向其他業者租用用戶迴路的範圍只限銅纜線路,不包含光纖網路,但新進業者卻自稱能力不足以佈建大規模光纖網路。因此,在新進業者自身努力不夠、主管機關政策不明、唯有中華電信具備足夠財力的情況下,中華電信持續獨佔資源,不僅在 DSL寬頻線路方面,甚至對政府力推的光纖(FTTx)寬頻建設,仍陷在基礎建設不足的黑暗中,看不見公平開放的曙光。

基礎建設獨佔局面,對寬頻應用服務影響首當其衝。由於新進業者線路資源多為中華電信所掌控,價格動向只能緊盯中華電信,無法採取更積極訂價策略,缺乏競爭強度的市場,消費者自然無法享受到超值服務,只能期待業者被動回應市場需求,進展遲緩。

另以寬頻應用為例,中華電信推出MOD電視服務,以8M ADSL線路提供視訊隨選服務,推出初期除受限於法令不明確外,更因中華電信集線路提供與內容供應於一身,引發有線電視業者群起攻之,直到MOD走向開放平台架構,紛爭方稍歇。

行動加值服務重要性疾呼已久 台灣市場始終疲軟不振
產業鏈失衡為最大問題

雖然台灣的手機普及率幾乎已達100%,但在行動加值市場的推動上,卻始終疲軟不振。相較於日本與南韓業者的行動加值服務營收佔總營收20~30%,台灣行動電信業者的加值服務收入卻只有5~8%不等。且台灣行動加值服務市場仍侷限在圖鈴與音樂下載為主,雖MP3全曲下載與手機遊戲的營收稍有提升,但整體看來,行動加值服務的營收遠遠比不上行動語音服務。

從行動電信業者主打的廣告,即可一窺業者心態。因為業者主打的行動通訊廣告,除宣傳功能外,更具教育市場大眾目的。但我們可看到,即便是3G開台,除影像電話功能外,台灣業者仍不斷地促銷行動語音的優惠活動,難道3G只是多了一項影像電話的功能而已?

行動加值服務市場一直無法有太大的突破,另一個根本原因在於產業鏈失衡。由於在行動加值服務產業鏈中,電信業者掌握服務提供的「最後一哩」,再加上內容提供業者規模與電信業者天壤之別,經營艱困,自然無法產生具吸引力的內容。

事實上,行動電信跨入3G後,正是靠加值服務一較高下。台灣自2005年多家業者推出3G服務以來,3G用戶至今僅200多萬戶,且多數用戶都是只有3G門號而沒有3G手機的非實質用戶。在此情況下,市場大眾對3G在行動加值服務帶來的影響,根本毫無感覺。

由於內容不具吸引力,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電信業者考量獲利不佳情況下,對行動內容投資設下限制,進而影響內容提供業者生存。整個產業鏈在缺乏正向回饋循環下,市場規模停滯不前。如何突圍,讓市場起飛,存乎業者一念之間。

佔90%市佔率的前3大電信業者,依舊是掌握發牌權的主導者。如何提升內容豐富性、資費吸引力、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業者間拆帳合理化、共通平台建立等,亟待業者主動出招。

新技術帶來新商機 設備、內容與系統業者應形成創新生態

面對產業競爭及產業鏈結構失衡情況,另一種聲音也時時在挑戰目前這些贏家,試圖改變現狀。無線網路技術Wi-Fi、WiMAX,VoIP網路電話服務,即提供挑戰者可行之道。

以Wi -Fi為主所佈建的台北市無線新都計畫,於2006年6月獲得美國世界電信協會(WTA)所屬「智慧社區論壇」(ICF)頒發2006年年度智慧城市首獎。國際認證機構JiWire公司更宣佈台北市已成為全球最大公共無線寬頻網路城市。姑且不論現今使用成效如何,以此涵蓋區域而言,具相當發展潛力。

而隨著WiMAX(IEEE802.16)商用服務陸續推出,由於WiMAX涵蓋服務範圍可達50公里,傳輸速率最高到70Mbps,徹底解決Wi-Fi無線網路服務範圍太小的困境。對固網業者來說,WiMAX讓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家戶連線更加輕而易舉,困擾許久的最後一哩基本建設,也變得容易解決而且成本更加低廉。

至於VoIP,技術出現已久,在近2年Skype盛行下,帶動起新一波使用熱潮,同時加速傳統語音通訊業者必須重新思考自己定位。由寬頻連網普及而帶來的VoIP服務,除是長途與國際電話的替代方案外,搭配上無線網路的VoIP更加具有行動便利性,直接侵入行動電信業者市場。

面對種種挑戰,行動電信業者除設法整合各種技術外,同時亦思考捍衛既有業務。稱為3.5G的HSDPA,僅需透過原有基地台升級,即可將行動網路資料下載速度,從384Kbps提升至14.4Mbps(理論值,實際使用約1.2~1.8Mbps)。許多行動電信業者紛紛主打3G或HSDPA網路卡,讓行動週邊與筆記型電腦(NB)都能脫離寬頻線路的羈絆,真正做到行動上網(Mobile Internet)。在既有行動電信網路基礎下,HSDPA服務進展速度勢必值得其他新興業者關切。

從 Wi-Fi、WiMAX到HSDPA,對民眾而言,寬頻服務可望擺脫有線牽絆,搭配的週邊也從傳統的電腦延伸到NB、PDA、手機等。從服務面而言, VoIP僅是其中之一,更多原本有線寬頻服務,在與無線技術交互搭配下,產生更多樣化組合。這些新興服務,勢將改變傳統產業生態,新科技的創新不光是設備的演進,衍生的創新應用才是科技前進的力量。不管是電信業者、內容供應商、設備業者,都必須掌握到這一波脈動,藉以因應無所不在的商機。

電子時報 DigiTimes Research企劃 2006/12/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