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130419skt3

韓國 SK 電信(SK Telecom)藝人代言宣傳照

本文轉自〈韓國通信市場為何異常發達〉。

截至 2013 年第一季,​​韓國 LTE 使用者數接近 2000 萬,佔全球 LTE 使用者的三成,日均開戶數達 4 萬名,滲透率達到 35.7%,其中 LGU+ LTE 使用者數滲透率達到 50.2%,三家營運商 LTE 網路佈建達到全國性覆蓋的水準。2013年6月底SK電信(SKT)在首爾及其他部分城市推出世界上第一個 LTE -A(LTE -Advanced)網路,下行速率高達150 Mbps,是 LTE 的 2 倍,標準 3G 的 10 倍,在推出14天後 LTE -A使用者規模超 15 萬,另外兩家營運商 KT、LGU+ 也將於第三季推出 LTE -A 網路。

01

2013年第一季度韓國 LTE 使用者數較去年同期成長438%,滲​​透率較去年同期成長427%,僅用半年時間使用者數由 1000 萬成長至 2000 萬。韓國電信市場突飛猛進,面積小且人口稠密可能是其快速發展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面積小且人口稠密並非電信市場發達的必然因素。韓國電信市場異常發達背後 到底存在什麼發展要訣?

要訣一:技術創新

SK電信被認為在電信產業中最具創新性的科技公司之一,是最具創新性的行動服務提供商。自1984年啟動韓國第一代模擬網(1G),SK電信一直引 領行動電信服務的普及,1996年全球率先商業化CDMA(2G),2000年商業化CDMA2000 1X,推出視頻電話服務;2006年商業化HSDPA技術,全球率先在WCDMA 3G網路中實現手機應用;2011年推出韓國首個4G LTE ;2012年7月全球率先成功商業化的多載波(MC)技術;2013年6月全球率先推出 LTE-A 網路,全球首款適配 LTE-A 網路手機三星Galaxy S4 LTE-A。

02

SK電信創新突出之處在於網路技術持續創新,而不單是業務創新。區別於其他業務型營運商,SK電信偏向於技術驅動型的電信服務商。技術驅動型在於電信服務商掌握網路核心技術,可以自主驅動網路的演化,而非單純依賴外部技術輔助被動推動網路演進。

技術主導型與業務主導型的重要區別在於,技術主導往往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為基本出發點,業務主導則為以營運收入、利潤為基本出發點。技術主導考慮更多的是需求,技術成為推動需求,引領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業務主導考慮更多的是成本問題,在業務主導公司中,制約其發展不是技術,更多的是營運成本與利潤。當一項有用的技術出現,大大改善使用者體驗,滿足使用者需求,在技術主導公司中技術可能得到推廣,而在業務主導公司中,迫於技術推廣成本龐大,技術往往得不到有效推廣。

技術演化帶來電信市場發達

03

相較去年同期,2013年第一季 SKT ARPU 成長 4.4%,KT 成長8.3%,LG+ 成長19.8%。這主要由於更多使用者開始使用 ARPU 值更高 LTE 網路。2013 年第一季,​​SKT LTE ARPU 比整體 ARPU 高44%,比整體智慧型手機 ARPU高22%,如下圖所示。

04

電信業成長一度依賴使用者滲透率與 ARPU 值提升,但隨著使用者飽和、資費下降、顛覆性商業模式出現,作為電信主要成長來源的 ARPU同樣面臨下滑趨勢。然而新網路技術的普及,電信業可以再度迎來ARPU的持續成長。

目前電信營運商所面臨量收不匹配的問題,其實是偽問題,流量壓力並不存在,流量困境只是電信營運商迫於短期成本壓力自設障礙。電信營運商大可以加快網路升級步伐,流量問題自可迎刃而解。

技術演化創造更多新商業機會

05

新網路技術有效支撐新業務的發展,新網路演化伴隨著新業務生態誕生,新業務所帶來的收益遠遠大於推進網路演化的成本。SKT 往往率先升級網路,隨即推出新業務,新業務在得到網路有效支撐情況下往往受到較多使用者歡迎,得​​到意想不到發展效果。

隨著 LTE 網路成熟、 LTE-A 網路的普及,電信業真正走向行動寬頻數據時代,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將帶來更多新商業機會,電信營運商將迎來前所未有創新機遇,業務轉型或變革都將創造無限商機。

要訣二:產業鏈合作

韓國營運商除了技術創新突出,還有其他營運商無法比擬的產業鏈控制優勢。除了KT,SKT、LGU+均為韓國大財閥的子公司,這是韓國營運商與別不同的地方。韓國財閥經營項目普遍涵蓋多個產業或者同一產業上下游。

SK集團曾一度擁有自主手機生產商SK Teletech(後被泛泰收購),目前擁有通訊設計研發公司SK Telesys,2009年推出W品牌手機,SK集團在2012年還收購半導體公司海力士(Hynix), LG集團旗下則有龐大LG電子。韓國營運商通過集團力量輕鬆掌控產業鏈的上下游,還與三星、泛泰等終端廠商保持戰略合作,保證網路、終端、應用的協力配合。

韓國營運商還考慮與合作夥伴如何實踐共贏。SKT、KT都推出雙贏夥伴政策(win-win partnership policy),SKT主要為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持、培訓、資金援助、獎勵等,KT提出「三不政策」主要為不阻遏、不爭利,不互為競爭,鼓勵現金結帳等。 雙贏夥伴政策一定程度能扶植中小規模公司,壯大產業平台。以下為SKT雙贏夥伴合作平台。

06

韓國電信市場成功不僅僅是韓國營運商有足夠戰略與目光,更是韓國通訊產業鏈生機蓬勃,韓國終端廠商同樣引領全球,韓國手機遊戲、音樂、影視等增值服務無不走在世界前端。韓國電信市場成功是整個產業鏈生態造就出來的,而這生態形成則要歸因於更底層的政府政策制度等。

要訣三:公平競爭與政策

韓國通訊委員會(KCC,前身為韓國訊息通訊部)通過實施非對稱管制,壓制壟斷,實現某程度自由競爭。非對稱管制實則是監管部門對主導營運商與非主導營運商在資費、結​​算、準入等方面採取非對稱的管制措施,推動市場競爭格局形成。主要措施包括資費管制、互聯互通(interconnection)管制、市佔率管制、號碼攜帶與統一前綴號、頻譜管制、終端補貼管制等。以上管制措施大多數為壓制主導營運商,偏袒非主導營運商,實施差異化對待,規範有損公平競爭行為,確保市場公平競爭。

非對稱管制有助建立有序競爭體制

2000年4月韓國公正交易委員會要求SKT在2001年6月底之前把市佔率所佔總額的比例降到50%以下,否則每天罰款10億韓幣,SKT採取停止促銷、減少廣告、對欠費使用者強制停機等一系列降低市佔率的措施,營業人員還主動勸使用者去KTF(合併為KT)和LGT(合併為LGU+)兩家公司申請入網。經過努力,終於把佔有使用者市佔率的比例降到了49.7%,同時KTF的市佔率升到34.5%,LGT達到15.8%,建立穩定的經營基礎。市佔率等管制措施避免出現市場過度失衡的局面,建立有序的競爭格局。

非對稱管制有助加快新業務推廣

2012年12月,SKT、KT和LGU+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搶奪使用者提供違禁補貼而遭到KCC重罰。SKT被罰68.9億韓元,KT和 LGU+分別被罰28.6億和21.5億韓元。三大營運商在一段時間內還被禁止簽約新使用者:其中LGU+為期24天,SKT限期22天,KT被禁20 天。

KCC認為電信企業試圖以過度補貼從對手公司挖走使用者的做法有損公平競爭,敦促行動營運商將注意力集中在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降低服務費用上。終端補貼管制在一定程度遏制營運商惡性競爭,將更多資源放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提高服務水準,降低資費。

韓國從行動市場開放之初就開始實行非對稱管制措施,為韓國行動市場帶來有序的競爭環境,行動市場基本上形成「競爭加劇—市場擴大—投資擴大—競爭加劇」的良性循環,為韓國行動電信市場的發展提供成長的動力。所應形成良性循環機制確保營運商有足夠的財力與精力創新業務與普及網路,而不是在惡性爭奪使用者中互相耗損。

韓國通訊委員會不僅實施非對稱管制政策,還有消費者保護的相關政策。消費者保護並非構建於政策之上,而歸根於公平自由競爭環境當中。在沒有公平競爭環境,即時有再多消費者保護政策,消費者也不會得到應有的保護。公平競爭環境,無論對於電信服務商還是消費者都是十分重要。市場良性可持續發展,公平競爭環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賽立信通訊研究認為,韓國電信市場異常發達背後存在眾多原因,而眾多原因歸結起來韓國電信市場成功只源於整個市場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系統。技術創新、 產業合作、公平環境三者之間存在互相促進的良性關係,技術創新既基於公平環境,又由於創新所帶來機遇給商業環境帶來更多公平空間,機遇與公平空間同時給大企業與小企業創造出合作機會,產業合作也最終促進技術的創新。

韓國電信市場發達,歸功於政府有效監管與產業鏈的協助,同時也由於韓國通訊營運商擔負起普及前沿訊息科技的重任,引領訊息科技進步,才能造就韓國電信市場成功。

通訊營運商應不僅僅是網路營運的提供商,只管向使用者收取套餐月費,更應該是普及前端訊息科技的引領者。(賽立信通訊研究部謝劍超)

備註:韓國三大營運商簡介

  • SKT:SK Telecom,隸屬SK集團,韓國第一大行動營運商,2013Q1無線市佔率為49.36%;
  • KT:Korea Telecom, 2013Q1無線市佔率為31.72%;
  • LGU+:LG Uplus,隸屬LG集團,2013Q1無線市佔率為18.92%。

本文作者: 賽立信通訊研究部謝劍超

文章來源於賽立信競爭情報網,原文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