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撰文者:陳怡如發表日期:2011-07-28

一年一度的「2011 IDEAS Show」在27日落幕,當天重頭戲除了多家新創團隊精采六分鐘Demo外,還特地舉辦網路高峰論壇,主題為「The Next Web網路新趨勢」,從與談人的精采分享中激盪出未來網路發展趨勢。 

論壇主持人痞客邦執行董事陳正然首先在引言中,剖析網路的發展轉變。從1993年出現第一個中文網站後,網路做為傳播革命的角色不變,但在不同階段,主旋律卻在轉變。他舉例,早期資訊蒐集困難,所以做為訊息集散地的portal(入口網站)興起,中期內容取得變得更加容易,於是大家開始思考 platform(平台)的商機,後期則受到交易需求的影響,而有marketplace(市場)的出現。 

不過若以連結角度來看,網路做為連結關係的角色不變,只是連結的主角改變了。以前是連結一台台的PC裝置,那時網路就像一個大電腦一樣,後來轉變為連結個人,而有社群出現,未來則是連結所有東西,套句中國的說法就是「物聯網」。 

陳正然表示,如果網路作為傳播和連結的角度都沒有改變的話,未來社群就變得很重要。因為把一群人湊在一起,很多行為就會開始轉變,像是以前網路購物是個人行為,但當一群人一起買一樣東西的時候,團購的概念就應運而生。 

若從裝置上來看,以前使用PC,後來移動需求發生,開始出現筆電,現在則是強調隨時不離身,而有了手機等行動裝置。但陳正然認為,因為終端裝置改變而驅動使用者經驗和行為的不同,才是關鍵,現在的使用行為就從type變成drag和tap。 

陳正然認為,未來最重要的轉變是數位匯流的興起,電視、電腦、手機這些過去在不同生活場域中應用的裝置,紛紛可以跨界使用,進而影響傳輸方式和加值服務。 陳正然引用數據指出,用電腦瀏覽器上網的網路使用量,已經減少30%,整個產業的面貌正在改變,未來創業者在思考任何服務和產品時,「跨界」和「跨域」將是最重要的兩個成功因素。 

對網路創業者來說,不僅要考量服務內容為何,就連市場差異性也要一併納入。成長快速的中國市場是不得不提的廣大市場之一,台灣在同文同種的發展條件下,究竟未來網路圈會不會出現「大中華市場」這樣的概念? 

北京創業邦暨DEMO China負責人南立新認為,在PC時代因為硬體一樣,所以使用經驗相通,但在網路時代,地域差異性卻非常大。她認為,亞洲大約可分為兩個大市場,一個是 台灣、新加坡、香港,這三個地方國際化程度高,國際大公司如Google、Yahoo、Facebook等,幾乎都能取得成功。 

另一個市場則是中國。在中國網路因為具有媒體屬性,政府會給予管制,所以海外公司很難進入,這讓中國本土公司有發展空間,所以不管在入口、社交、EC、行動等領域上,都發展出不一樣的中國特色。 

南立新表示,兩岸相比,台灣會早中國半年與國際接軌,這是台灣的優勢。但台灣團隊若要進入中國市場,她強烈建議,在發想階段就直接到當地蹲點,因為兩岸使 用習慣差異太大,有些團隊打算先在台灣運行一段時間後,再進入中國市場,但累積的經驗不見得有用,所以不如直接在當地設點,實際觀察使用者的習慣差異。另 外,中國資金充沛,直接與中國資本合作也是很好的方式。 

CyberAgent Ventures上海總經理張青淳也贊同南立新的觀點,因為兩岸網友使用習慣差異太大,所以完全沒有大中華市場的存在,台灣受歡迎的服務在中國幾乎都無法複製,在台灣若不是做到No one或only one的程度,進入中國半年就會打道回府。他觀察,中國的網路年齡大約在15-18歲,不敢用信用卡、喜歡大家玩在一起的服務,台灣團隊至少要在當地生活四到五年才能理解。 

張青淳以自家公司投資亞洲各地市場的經驗指出,中國資金充足,對新創團隊來說融資容易,就算創業計畫還在紙本階段,即使是小案子也能拿到幾百萬美元。相反 地,台灣創投融資門檻高,產品沒有做到一定程度,無法說服投資者投資,所以他建議團隊要用倒算錢包的方式,好好盤點手上還有多少剩餘資金。對於其他新興市 場,他則看好越南和印尼,因為這兩地網路都處於剛起步階段。 

聖洋科技執行長邱繼弘則透露,在世足賽期間,基於好玩,公司做了一個章魚哥保羅的Facebook預測遊戲,雖然團隊並沒有認真經營,沒想到卻在泰國造成 風潮,一個月將近百萬人使用。他從這個例子觀察,創業團隊利用Facebook的力量是個不錯方式,因為Facebook是一個跨國性的大平台,能讓服務 快速被很多人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