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8-23 01:13  工商時報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美商高盛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金文衡昨(22)日評估,惠普切割PC案有5種可能影響,但最後不論是哪家PC廠商出線收購惠普PC部門,都是「以小吃大」,按歷史經驗,PC產業以小吃大的結果,剛開始市佔率都會流失,且併購者規模越小、掉越多。

金文衡初步判斷是,惠普擬出售PC部門的作法是有利於PC品牌廠商,但對惠普代工與EMS等供應鏈廠商來說是相對不利的。

金文衡指出,惠普若只是把PC部門分割出去、而非出售,那對供應鏈的衝擊就相對小很多,但若採取出售,影響層面就大許多,且按買方的不同,可分為下列5種情境,分析如下:

◆不管賣給誰,惠普其他競爭對手都可望從中得利。

因為轉型期間都會面臨市佔率流失的問題,儘管併購初期惠普可能會祭出一波價格戰,其中以聯想與華碩最為受惠、宏碁次之。

◆整體而言,代工廠商會因為PC品牌客戶整併而受到衝擊。

因為PC品牌廠商家數變少、議價能力也相對變強,若惠普只是將PC部門分割出去而不出售,主要代工廠商英業達與廣達訂單仍會減少,若決定出售,買方既有代工夥伴則可望從英業達、廣達、鴻海手中搶下訂單。

◆對鴻海而言,無論惠普最後決定分割或出售PC部門,都會造成某種程度的衝擊。其中分割衝擊小於出售,尤其是不委外代工者。

◆在買方不是三星情況下,既有零組件供應廠所受影響不大。

因為零組件廠商就這麼幾家,若流失惠普訂單,仍可從其他競爭對手接到訂單;但如果買方是三星,與三星內部供應零組件(如LCD面板、LED、DRAM、被動元件、電池等)互為競爭對手的廠商將受影響。

一方面,偏好內部供應零組件模式的三星,勢必會減少對外採購非三星陣營零組件的數量;但另一方面,三星競爭對手若有能耐調整零組件廠商採購對象,將會優先排除三星供應鏈,在三星採購對象跳過鴻海的情況下,英業達與廣達將可受惠,因為鴻海與三星關連性最低。

◆若買方是聯想,剛開始幾季市佔率會先流失,有利於緯創與仁寶等既有代工夥伴;若是華為,因為剛進入PC產業,不會改變現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