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郭羿承

大陸文化界今年曾有一場爭議。LV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的「藝術時空之旅」展覽,在認同上出現了不同的聲音。質疑的聲音是,「文化能否如此商業化?國家博物館竟然展覽『奢侈品』,值得斟酌。」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則回應說,引進LV這個展覽的標準比往常嚴苛,需要「歷史與藝術並重」。

當時台北則正舉辦兩岸集體認同的展出。元代大師黃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展,掀起了一場兩岸歷史、文化的認知熱潮。兩岸民眾對共有的燦爛中華文化的熱忱,在一幅合璧畫作上集中釋放。

陳履生也發表文章中說,藝術設計能推動品牌建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國不乏與手藝相關的製造品,但沒有文創的思路說明這些製造品成為「國際品牌」。引入LV的展出,意在從藝術設計層面給予中國發展文創產業更多的啟示。

他的言論點明一個事實,就是大陸在發展文創產業上,至今還缺乏好的思路。往往是,藝術是藝術,創意是創意,商業是商業。如何把三者結合起來,將商品賦予藝術性,如何用創意讓商品突顯設計的品牌價值,卻沒有很好的做法。

台灣發展文創產業有些相對成熟經驗。我們從已經成型的、承載著歷史感的藝術品中,擷取片段,把它們變成可供商業設計使用的藝術元素,賦予商業藝術感和設計感。

比如《富春山居圖》已能順利地、通過藝術設計、大量授權到商業用品中。

大陸的藝術家們以合璧的《富春山居圖》為藍本,做出許多精美手工藝品,但缺乏正確授權理念、統一授權途徑,使這些手工藝品只能曇花一現,不能量化生產。

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大陸政府看到文創產業的發展潛力,大力鼓勵產業發展。然而在大陸各省市成立了名目眾多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各地政府都在圈出一塊一塊的 土地建設文創產業園區。這些園區,無一例外地都在招收藝術家、動漫公司、影視製作公司進場,但僧多粥少,只好大家都來分「同一杯羹」。一家有點名氣的動漫 公司,可能在全國的數個文化產業園區都註冊分公司。

還未有足夠的創意培植出來,這些園區就在各地「姹紫嫣紅開遍」,將來一旦運轉不可持續,不免有「付與斷井頹垣」的擔憂。對於這些園區,亟需植入合適的創意思路,把文化資源盤活成真正的產業。

文化、創意形成產業的過程,是讓文化和創意通過商品傳達出來的過程。

行李箱本只是個普通商品,因為藝術設計賦予其創意,150年的歷史賦予它持續的生命,LV的行李箱包今天才可能成為可供展出的、具有「旅行文化」內涵的藝術商品。

文化和創意不僅僅是商品的包裝,而是融入商品成為其內涵的靈魂。

回過頭來看,台北故宮之所以能讓《富春山居圖》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參觀者普遍認同,並願意購買收藏的藝術商品,正是將中華文化的內涵融入了商品之中,被兩岸民眾及世界所認同。

LV有歷經150年箱包設計的沿革史,《富春山居圖》有六甲子的磨難史,陳履生其實已經指明文創產業的重要基礎,意即「歷史和藝術並重」。

共同擁有一批「歷史和藝術並重」的文化寶藏,是兩岸文化創意從業者所能開發的最豐富的土壤。有這些寶藏,再加上創意,兩岸生產的製造品,將有機會培育出國際文創品牌。

(作者是artkey藝奇文創集團董事長)

【2011/11/0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