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多數網友曾使用過非語音加值服務,但研究顯示頻繁使用者每天上網時間不到5分鐘,顯示電信業者未來乃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資策會最新調查發現,多數手機上網使用者每天手機上網時間平均不到5分鐘,除顯示電信業者仍有待努力外,也給予Google切入市場有可趁之機。

根據資策會FIND今年8月所做的1143份網路問卷調查,高達9成以上網友曾使用過電信業者行動數據服務,其中曾在一個月內使用服務者佔半數以上,每週平均使用時間約為30.57分鐘,換算下來,每天平均以手機上網4.37分鐘。

而最近一個月內曾使用者,每週手機上網時間以1至30分鐘佔最多,約有7成;上網31分鐘以上者合計只有2成8。行動數據加值服務定義包括簡訊、視訊電話,或是使用如中華電信emome、遠傳i-mode/行動網、台灣大哥大Catch等加值服務網提供的各種娛樂、生活情報、影音資訊等加值服務。

究其背後原因,資策會FIND研究員孫鴻業認為,主要還是手機上使用電信加值服務的成本與便利性有關。

以一枝獨秀的文字簡訊(SMS)為例,由於文字簡訊輸入不需要複雜的上網設定,只要懂輸入文字便能發出訊息給使用者,加上電信業者相繼競爭簡訊業務,簡訊發送費率降至每則1元的激勵作用,文字簡訊成為手機上最受歡迎的通訊數據服務。調查顯示,近一個月內曾發送簡訊的民眾即高達9成4,每人每週平均發送13.76封手機簡訊,相當於一天發出近2封簡訊。

相較之下,其他非語音行動音數據服務如電信業者所推加值服務往往設定上不易,且其使用費率不夠具有吸引力,例如音樂下載按次計費,除了音樂版權費外,還加計封包傳輸費用,就算特定加值服務例如手機視訊電視服務提供吃到飽費率,依舊造成使用者心理負擔。

孫鴻業表示,雖然業者推出眾多加值服務,但相較於網際網路只要月付ADSL上網費用就可以使用各種網路資源,手機加值服務這也要錢、那也要錢的計費使用方式吸引力較為薄弱,在台灣交通通勤時間短的條件下,雖然手機具有即時性、隨身可用的便利性,但民眾寧可忍一忍回到家中或辦公室使用電腦上網,手機上網的迫切性反而不高。

而這也可能予Google Android平台打入手機上網市場的機會,未來可能以免費、開放使用的網際網路資源取代綁手綁腳的電信加值服務。

手機上網時間少,顯示國內電信用戶使用服務的量還處於非常輕微的地步,電信業者未來要想提昇每位用戶的營收貢獻勢必要多花心力。雖然Google 可能有機會於未來以網路資源打入行動電信市場,不過,孫鴻業認為,手機螢幕畢竟不同於電腦螢幕大小,網路資源的使用是否能按手機先天操作特性做便利設計,將是未來Google成功與否的關鍵。

ITHome 文/蘇文彬 (記者) 2008-10-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