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MES 陸向陽 報導】   2013年10月03日 星期四

3G時代已近尾聲,從最初的WCDMA,而後進入HSDPA、HSUPA、HSPA+,如同2G時代的GSM、GPRS、EDGE般,已沒有後續延伸的規格標準,取而代之的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與LTE-A(LTE-Advanced)。

Samsung的Galaxy S4已率先支援LTE-A,而南韓SK Telecom則已開始提供服務(圖:Samsung)
附圖 : Samsung的Galaxy S4已率先支援LTE-A,而南韓SK Telecom則已開始提供服務(圖:Samsung)

LTE與LTE-A一般被泛稱為4G,但實際上ITU對4G的定義是固定傳輸率為1Gbps,行動傳輸率100Mbps,嚴格而論並非只要LTE標準就一定能達到這個速率,恐怕要LTE Cat. 4以上(含Cat. 4)才能達要求,至於LTE-A則肯定為4G。

4G頻譜如何發出,各國作法不同

為了進入4G,各國各地多有所準備,台灣已進行4G頻譜的標售,但因參與招標的業者多達7家,且熱門頻段的標價已遠超出招標前的目標價,因而被爭相報導,備受矚目。

類似的,美國早已招標完成,歐洲也採招標制度,但也有些國家採直接審理發照(頻譜是國家資源,國家要如何給民間運用有其自由),例如日本、大陸均採發照。香港採招標,並收取保證金,確認得標者在期限內達到當初承諾的服務功效與水準,才會退還保證金。

另外也有不僅標出頻譜,政府還要抽後續收益,據知台灣當初標得WiMAX頻段的營運業者,即因不同業者給予政府後續收益的比重不同(4%~12%),而相互間難以整併。

進入4G,TD與FD差異已不大

值得觀察的是,兩岸均準備進入4G,且技術政策均進行修正,台灣曾熱烈投入WiMAX(主要因台廠與Intel關係匪淺),政府甚至順應業者之勢推行「M台灣」計畫,但隨著WiMAX生態無法與3G生態比拼,加上Intel退出,WiMAX生態業者全面轉向TD-LTE,期望藉此回到技術主流 (2G/GSM、3G/WCDMA、4G/LTE FDD)陣營。

據了解,從WiMAX設備轉成正規主流LTE(也稱FD-LTE或LTE FDD)設備,與WiMAX設備轉成TD-LTE設備,後者將比前者便宜30%,如此營運商在服務轉型上的開銷壓力可降低。

大陸也相同,大陸政府原期望通訊標準不要受外國制肘,因而以WCDMA標準為基礎訂立出TD-SCDMA(而後有TD-HSPA+),但技術生態一樣無法與3G陣營比拼,因而選擇轉入TD-LTE,也期望回到技術主流。大陸預計2013年底、2014年初會正式發放TD-LTE營運證照。

TD-LTE與正規主流FD-LTE已相差無幾,各種說法是80%、85%、90%、95%的相似性,總之差異不大,許多設備業者也展示FD、TD兩種網路並存的技術示範。

載波聚合技術是關鍵

雖然大陸、台灣已要進入LTE,但南韓的發展似乎更快速,南韓國內的3大電信營運商,已陸續拿到並開通LTE-A服務。而相近時間,高通(Qualcomm)也開始推出LTE-A的晶片,目前的LTE-A晶片沒有具備所有LTE-A標準中宣稱的功效,只先實現部分功效,甚至是部分功效的部份能耐而已。

同時,LTE-A標準也還未走到末盡,3GPP R10、R11標準已定案,R12標準仍在研擬中,R12版標準在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功效上,允許在相同節點與不同節點上,同時聚合FDD與TDD的載波。

LTE-A與LTE間最顯著的差別即是CA技術,有了CA後,可以將不連續的零星頻段一併使用,強化頻譜利用率,其他差異則包含支援更多的天線(MIMO)、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等,但這些技術過去即有,只是再強化。

還是有對手

最後,LTE技術也不全然是好處或不再有技術對手,LTE採行全IP式封包數據傳輸,不再支援傳統的切換式語音傳輸,語音服務如何相容延續成了問題,3GPP提出VoLTE方案,其他類似方案也有CSFB、SRVCC等,營運商甚至提出雙SIM卡待機(一張語音SIM卡,一張數據SIM卡)的權宜之計。

對手方面,Wi-Fi分流(Wi-Fi Offload)給予3G/LTE頗大壓力,迫使3G陣營提出Small Cell Base Station(小型基地台,含Micro、Pico、Femto等)應戰,同時看到Wi-Fi Direct應用的發達,也正研擬LTE Direct技術來因應。由此可知,LTE技術與市場戰局已悄然到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