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墣產業研究所
      更新日期: 2010/1/29

       
      1995年Bill Gates在「未來之路」一書中曾描述,遺失的相機將會自動發送所在位置訊號給失主的超現實情境;15年前資訊巨人所勾勒的夢想,即將因「物聯網」的誕生 而成真。簡單來說,「物聯網」係將感測器或無線射頻標籤(RFID)裝在物體上,透過無線感測網路(WSN)等通訊技術傳遞訊息,讓物體具備智慧化自動控 制與反應等功能。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中國政府看好「物聯網」發展潛力,已將其列入十二五計畫中的重點產業項目之一;中國移動也指出「物聯網」潛在商機將 遠勝「互聯網」產業,雙方差距竟高達30倍之多。因此,拓墣認為擁有RFID與WSN關鍵技術的台灣業者,應及早布局「物聯網」相關產業,才不會白白看著 千億人民幣商機「肥水」只落外人田!

      科幻電影情節  全面實現
      從字面 上解讀,「物聯網」是指物體與物體之間互聯的網路,互聯的方式,是將感測器或RFID裝置於載體上,運用WSN或其他通訊技術讓載體間能夠傳遞感測資訊, 甚至是觸發自動控制裝置以達成物體智慧化自動控制與反應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無生命的物品或動植物均可作為物聯網中互聯的載體。
      因此,拓墣認為 產品履歷、手機支付、電器自動調節或遠端操控等應用服務,透過「物聯網」均可輕易達成。若再加上定位或是雲端技術,「物聯網」將具有追蹤、監控、海量資訊 分析判讀等功能,得以操作更進階的科技應用。例如失物搜尋、產品碳足跡偵測、災害預防等,消費者從遠端操控家中電器、空調、燈光或警報器,不再只是科幻電 影的橋段,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將提早實現!


      第三波資訊潮  全面襲來
      拓墣指 出,Bill Gates書中所描述的情境,可說是「物聯網」概念的濫觴。2005年RFID技術大興,國際電信聯盟(ITU)當時便已提出以RFID發展「物聯網」架 構的規劃報告;2008年WSN技術趨於成熟,歐盟智慧系統整合科技聯盟(EPOSS)同年也完成「物聯網」技術發展歷程與藍圖的描繪。
      不過「物 聯網」的市場商機,卻要一直等到2009年關鍵技術、設備與無線環境完備,且中國將「物聯網」列入十二五計畫中的重點產業項目之後才逐漸確立成形。由於 「物聯網」的終端與服務應用規模,更勝於P2P、P2M、M2M等互聯網的應用,因此「物聯網」被業界普遍認為是繼電腦、互聯網之後,第三波千億級的資訊 浪潮!


      台灣技術強項  致勝關鍵
      拓墣分 析,「物聯網」連動的科技產業包含RFID、WSN、監測器、微控制器(MEMS)等ICT產業,應用服務領域則涵蓋了智慧交通、精緻農業、工業監控、環 境安全、遠程醫療、智慧家居、老人護理等各類工商與生活應用領域,應用服務的潛在商機無窮。以中國推動的「平安城市建設」為例,就包括一氧化碳感測安全警 示、電梯監控、城市環境監測與報警系統等一連串關係民生的「物聯網」應用項目,單單北京市政府便投入53億人民幣的預算,中國各地在溫家寶「感知中國」的 號召下,前仆後繼地投入更將驚人。


      中國移動曾揭露,「物聯網」相關的服務與設備,潛在商機比互聯網大上30倍。拓墣觀察,2010年中國RFID產業與WSN產業市場規模,均可望突破 100億人民幣,「物聯網」商機上看千億人民幣更易如反掌。而台灣在智慧交通與智慧家居產業已有長足的進展,WSN則擁有關鍵共通平台軟體與開發套 件,RFID方面更是擁有中國缺乏的高頻技術,這些技術強項將是台商及早切入「物聯網」產業鏈、搶攻千億級商機的最佳利器。
      提供單位:拓墣產業研究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