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大量代工思維 結合應用、為開拓市場另闢蹊徑

台灣從事行動應用開發的業者,有多久沒上報紙版面了?號稱資通訊產業(ICT)大國的台灣,實際上大多仍靠硬體製造撐起半邊天。而在手機滲透率、寬頻滲透率居全球領先地位的背後,你我所使用的介面或功能,絕大部份可能都是來自海外業者的傑作。

對消費者而言,這並不會有太多差異,但這種「重硬不重軟」的產業發展結構,如今卻可能反過頭來,增加硬體業者拓展市場的難度。

公司逐市場而居 市場逐應用而居

當瑞典業者Appear Networks在2001年創立時,曾經在美國及歐洲2地進行評估,最後,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創辦人Xavier Aubry還是選擇回到歐洲,在瑞典成立新創公司。「因為歐洲無線網路應用,無論企業及使用者心態,遠較美國市場先進」,Xavier如此表示。

Appear Networks後來在客戶拓展上,證明當初決定的正確。包括取得荷蘭鐵路、巴黎市公車及地鐵、斯德哥爾摩地鐵等,企業員工的行動解決方案。在眾多大廠如 Sybase、IBM、Capgemini夾殺的行動應用中介軟體(middileware)市場,Appear Networks以一個新創公司,短短5年於歐洲市場闖出一片天。

Appear Networks的故事不僅在於其本身成功,對台灣手機業者而言,每個Appear Networks客戶所採用終端設備,正是台灣業者最擅長的微軟(Microsoft)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但遠在北歐瑞典的Appear Networks只知道Qtek背後是來自台灣HTC,當他知道台灣還有至少10家業者具備如此能力時,他非常驚訝且表示未來合作空間很大。

從此案例來看,手機促銷除直接訴求產品特徵及功能外,結合特定應用亦是切入市場方法之一。當地行動應用成熟度,將間接關係到服務推展成功與否,連帶影響到手機銷售。

由於歐洲市場對行動應用接納程度高,因而孕育許多從事行動應用開發業者,在此地進行各種新技術及新營運模式測試;手機結合應用則為開拓市場另闢蹊徑,避開在消費市場與大廠硬碰硬競爭。

習慣量大代工模式已久 心態調整正是時候

對台灣手機業者而言,能取得大廠代工訂單者,往往僅集中於少數幾家,其他業者僅能尋求二線業者或區域性貼牌為主。另有其他手機業者,主打微軟平台智慧型手機,爭取電信業者訂單,期望打開另一條道路。

但在台廠相繼開發出產品後,往往發現打入電信業者並非想像中簡單,而且單純以手機訴求爭取電信業者關愛眼神,周圍很可能是許多品牌大廠手機,若欲脫穎而出,勢必得耗費多點工夫。

從電信業者角度,朝數據服務發展是條不歸路,但卻苦無適當服務可推。此時,提供特定族群解決方案的行動應用業者,運用電信網路資源推出服務。以Push E-Mail為例,2006年多家電信業者競相推出類似服務。但事實上,Push E-Mail由來已久,早期大多是電信業者為企業量身訂製解決方案,如今才普及至一般大眾。換言之,下一個類似Push E-Mail的殺手級應用,說不定將從現有企業應用中冒出頭,進入消費市場。

對手機業者而言,從應用開發業者下手,藉由提供加值服務讓終端設備切入市場,逐漸成為近期手機業者爭取市場策略之一。就單一訂單量,這些與應用開發業者合作所產生數量,與代工訂單量可說是天壤之別,但對許多無法取得大廠訂單業者,不僅不無小補,同時也是向電信業者展現實力的絕佳機會。

從導入行動應用的企業來看,其最在乎的是如何達成所需功能,並且追求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最佳化,對所採用之終端設備並不要求品牌,反而重視與軟體應用搭配順暢與否。因此,來自行動應用開發業者建議變得十分重要。

近來台灣業者競相推出微軟平台智慧型手機或PDA手機,可說是延續過去台灣在PC、PDA領域所建構優勢,如今業已形成全球微軟陣營最重要的開發據點。再加上從企業行動應用解決方案來看,若要順利將原本PC使用經驗,延伸至手持式裝置,不可諱言,微軟仍是較佳選擇。

在此情況下,台灣手機業者於全球突圍市場之際,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除爭取大廠訂單外,品牌市場遭遇到激烈競爭。而在智慧型手機方面,直攻電信業者未嘗不是可行之道,但來自電信業者對品牌信賴度,新進台灣業者則較佔下風。若能從結合行動應用,將手機打入市場,成為市場拓銷策略另類思考。

台灣應用市場先天失衡 手機業者向外自尋出路

應用環境成熟與否,與使用者、應用開發業者及電信業者同屬1個共生體系。使用者包括個人、企業及政府,使用者有關行動應用之認知及接受度,攸關所形成之市場規模;但欲喚起使用者意識,則有賴應用開發業者推出服務,扮演傳教士角色;掌握服務傳遞「最後一哩」的電信業者,其推動態度、訂價策略及利潤分享方式,則影響使用者動向及應用開發業者存活。

從台灣市場來看,行動應用程度始終侷限於基本數據服務,如簡訊、圖鈴下載、遊戲等,使用者行動應用度相形之下則有限,無法帶動更多業者投入。再加上行動應用產業價值鏈失衡,電信業者緊掐應用開發業者咽喉,造成生存不易,逐漸凋零。

面對此情境,對台灣手機業者影響在於,對應用市場動態始終很難掌握。因此在產品設計僅能從手機本身出發,在茫茫機海中,很難突顯特色,卻又得面臨大廠圍攻,在手機功能及外觀設計,永遠只能扮演追隨者角色。

從近幾年台灣業者努力耕耘智慧型手機及PDA手機,已在全球打響名號。但現在卻可能陷入一窩蜂跳進此領域。大家或許可想想,如何走出不一樣的路,將市場做大,雨露均霑?

源自台灣行動應用市場之先天失衡,或許短期內很難改變。但對擅打靈活游擊戰的台灣業者來說,除汲汲於直接面對國外電信業者外,或許也可思考,結合全球各地行動應用開發業者,衝出一番局面。

電子時報 黃建智∕DigiTimes Research 2006/11/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