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蘋果(Apple)終於宣布要推出具有iCloud功能的iPhone了,不過僅僅在今年上半年,蘋果就在雲端運算領域中動作頻頻。就在賈伯斯發表iCloud之前,蘋果就與索尼(SONY)唱片、華納唱片(Warner)和科藝百代唱片(EMI)達成協議,透過將檔案及資料都儲存於蘋果伺服器中的方式,使得眾多使用者在完全不需要同步數據的情況之下,即可用iPhone和iPad收聽音樂。在現在看來,這是賈伯斯為iCloud雲端音樂服務所做的前期準備。對此外界有評論認為,蘋果未來的計劃可能會更加震撼,賈伯斯打算在雲端運算領域大幹一場的決心由此也可見。
根據賈伯斯的介紹,iCloud不僅僅只是一個雲端硬碟,它將會自動同步儲存用戶所有蘋果行動設備中的檔案、圖片、音樂、行程表、郵件、聯繫人信箱目錄等,用戶在修改文件之後,iCloud就會自動將修改後的文件同步儲存到所有的蘋果設備中,並將前的文件進行備份。他還指出,蘋果iCloud將致力相容於其他所有的蘋果服務,讓它們從而彌補其他服務的不足。同時,iCloud還能彌補iPad文件系統缺失的問題,徹底地將檔案系統置於雲端之中,完全擺脫對設備的依賴,而上網的頻寬方面,iCloud將使終端享有如同家中頻寬一樣的速度。
因為蘋果在行動通訊設備產業中的影響力,iCloud在發表之初就吸引了大眾注意。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RBC)所屬之產業及市場分析師在最近發表的一份 報告指出,iPhone用戶對於蘋果新發表的iCloud雲端服務的接受程度出乎各界預料之外:約有76%的iPhone用戶表示會使用iCloud提供 的免費存儲和備份功能,約有1.5億用戶表示會使用免費的iCloud服務。其實,賈伯斯新近推出的雲端服務在產業中早已不是新事物,谷歌(Google)和微軟(Microsoft)等公司在幾年前就已經推出了類似服務。
谷歌在數年前就已經發表了一整套雲端運算輔助和辦公工具系列,最近又推出了MusicBeta服務,以方便Android用戶。微軟同樣對 WindowsLive線上媒體服務和SkypeDrive進行了改版,並且已經與Hotmail郵件系統和新一代的Windows Phone7系統緊密整合。
當然蘋果也不是第一次發表“雲端服務”的產品。早在西元2008年時,蘋果在推出iPhone 3G手 機之後,就推出了名為MobileMe的“雲端運算”服務,但由於倉促上市,曾多次發生服務故障,最後是以失敗告終。不過,賈伯斯前進的腳步並未就此停 止,西元2009年蘋果收購了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Lala,隨後的西元2010年,他又將AppleTV改版造為一款媒體視頻租賃設備。如今蘋果再度全力 發表iCloud,美國有分析人士就認為,iCloud的發表也是蘋果在線上服務領域大改進的最新宣言。蘋果推出的iCloud是從購買、雲端存儲到媒體 播放的一條龍式服務,而谷歌的用戶不僅無法購買新歌曲,還需要自己花費很長的時間上傳。此外iCloud會將與用戶相關的訊息,與用戶通過iPhone等 下載的歌曲一同存放在雲端運算中心,以解決用戶長時間上傳和伺服器重覆保存的煩惱,而這點目前亞馬遜和谷歌都還沒有做到。
據蘋果釋出的消息指出,iCloud現階段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多5GB的免費存儲空間,但其中不包括從蘋果iTunes購買的音樂、應用程式(App)和電子書所佔用的空間。若想存儲這些內容,在美國另需付一年約29.99美元的費用。與此相比,亞馬遜(Amazon)提供的雲端服務免費空間僅為2GB,想要額外的20GB數據存儲空間的話,每年要另付50美元。賈伯斯日前還特別指出,蘋果的收費方案不但服務品質一流,而且比亞馬遜便宜,而谷歌至今都還未給自己的音樂雲端服務定價。
此外,在免費提供的iCloud服務中,賈伯斯還加入了一項付費的iTunesMatch功能,它可自動把用戶收集的歌曲轉換成正版格式然後上傳至iCloud之中。這比谷歌和亞馬遜同類服務中的手動操作模式要方便快捷很多。對此,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將iCloud和iTunes形容為一對“黃金搭檔”,iCloud和iTunes將提高蘋果客戶的忠誠度,有助於蘋果抵抗來自Android陣營的威脅”。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以雲端服務為主力的競爭中,蘋果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讓用戶在升級軟體時減少使用PC。
事實上,賈伯斯推出iCloud的另外一個目標即是讓用戶所使用的全部蘋果終端設備都可以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同步化。賈伯斯說:“讓這些設備保持同步會令大眾變得更熱中蘋果商品,也將會讓PC被降級成為普通設備。我們會令人們的數字生活中心轉移到雲端。”在他看來,有了移動互聯網路設備和雲端服務,人們完全可以減少對個人電腦的依賴。賈伯斯在此前定義iPad2為平板電腦之時就已經宣布人類進入了後PC時代,而隨著PC產業的沒落,蘋果當然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產品引領新的潮流。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為止,蘋果iPad銷量已達2500萬台。IDC和Gartner都認為它嚴重打擊了傳統PC的銷路。
蘋果預計在五年之內,雲端運算將會徹底打敗目前的PC產業。如果蘋果不能在西元2015年之前完成公司徹底的轉型,它可能將會淪為一個可有可無、利潤微薄的硬體製造商。美國網路公司OnLive首席執行長、蘋果公司前工程師史蒂夫·佩爾曼(StevePerlman)說:“PC將是雲端技術革命引發的最明顯的犧牲品之 一。蘋果對此非常清楚。”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免費的蘋果iCloud問世,勢必引來眾多蘋果粉絲的追捧,變成一場瘋“雲端運算”的全民運動。
不過,蘋果iCloud更多著眼於公有雲端服務領域,此領域的先進入者谷歌和亞馬遜更勝一籌。而企業級及私有雲端領域,微軟、IBM長期建立起的優勢暫難撼動。 業內人士分析,引導用戶的消費行為曾是蘋果在移動互聯網路大戰中的競爭法寶,然而蘋果產品的許多軟體和硬體都自成一個系統,不能其他公司的產品相容,這讓它在標新立異的同時,也為日後競爭埋下一大隱患。但無論如何,蘋果已經進一步投入於雲端服務的競爭中。而在賈伯斯所定義的後PC時代裡,一場變局剛剛開始。
根據賈伯斯的介紹,iCloud不僅僅只是一個雲端硬碟,它將會自動同步儲存用戶所有蘋果行動設備中的檔案、圖片、音樂、行程表、郵件、聯繫人信箱目錄等,用戶在修改文件之後,iCloud就會自動將修改後的文件同步儲存到所有的蘋果設備中,並將前的文件進行備份。他還指出,蘋果iCloud將致力相容於其他所有的蘋果服務,讓它們從而彌補其他服務的不足。同時,iCloud還能彌補iPad文件系統缺失的問題,徹底地將檔案系統置於雲端之中,完全擺脫對設備的依賴,而上網的頻寬方面,iCloud將使終端享有如同家中頻寬一樣的速度。
因為蘋果在行動通訊設備產業中的影響力,iCloud在發表之初就吸引了大眾注意。根據加拿大皇家銀行(RBC)所屬之產業及市場分析師在最近發表的一份 報告指出,iPhone用戶對於蘋果新發表的iCloud雲端服務的接受程度出乎各界預料之外:約有76%的iPhone用戶表示會使用iCloud提供 的免費存儲和備份功能,約有1.5億用戶表示會使用免費的iCloud服務。其實,賈伯斯新近推出的雲端服務在產業中早已不是新事物,谷歌(Google)和微軟(Microsoft)等公司在幾年前就已經推出了類似服務。
谷歌在數年前就已經發表了一整套雲端運算輔助和辦公工具系列,最近又推出了MusicBeta服務,以方便Android用戶。微軟同樣對 WindowsLive線上媒體服務和SkypeDrive進行了改版,並且已經與Hotmail郵件系統和新一代的Windows Phone7系統緊密整合。
當然蘋果也不是第一次發表“雲端服務”的產品。早在西元2008年時,蘋果在推出iPhone 3G手 機之後,就推出了名為MobileMe的“雲端運算”服務,但由於倉促上市,曾多次發生服務故障,最後是以失敗告終。不過,賈伯斯前進的腳步並未就此停 止,西元2009年蘋果收購了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Lala,隨後的西元2010年,他又將AppleTV改版造為一款媒體視頻租賃設備。如今蘋果再度全力 發表iCloud,美國有分析人士就認為,iCloud的發表也是蘋果在線上服務領域大改進的最新宣言。蘋果推出的iCloud是從購買、雲端存儲到媒體 播放的一條龍式服務,而谷歌的用戶不僅無法購買新歌曲,還需要自己花費很長的時間上傳。此外iCloud會將與用戶相關的訊息,與用戶通過iPhone等 下載的歌曲一同存放在雲端運算中心,以解決用戶長時間上傳和伺服器重覆保存的煩惱,而這點目前亞馬遜和谷歌都還沒有做到。
據蘋果釋出的消息指出,iCloud現階段能夠為用戶提供最多5GB的免費存儲空間,但其中不包括從蘋果iTunes購買的音樂、應用程式(App)和電子書所佔用的空間。若想存儲這些內容,在美國另需付一年約29.99美元的費用。與此相比,亞馬遜(Amazon)提供的雲端服務免費空間僅為2GB,想要額外的20GB數據存儲空間的話,每年要另付50美元。賈伯斯日前還特別指出,蘋果的收費方案不但服務品質一流,而且比亞馬遜便宜,而谷歌至今都還未給自己的音樂雲端服務定價。
此外,在免費提供的iCloud服務中,賈伯斯還加入了一項付費的iTunesMatch功能,它可自動把用戶收集的歌曲轉換成正版格式然後上傳至iCloud之中。這比谷歌和亞馬遜同類服務中的手動操作模式要方便快捷很多。對此,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將iCloud和iTunes形容為一對“黃金搭檔”,iCloud和iTunes將提高蘋果客戶的忠誠度,有助於蘋果抵抗來自Android陣營的威脅”。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以雲端服務為主力的競爭中,蘋果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讓用戶在升級軟體時減少使用PC。
事實上,賈伯斯推出iCloud的另外一個目標即是讓用戶所使用的全部蘋果終端設備都可以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同步化。賈伯斯說:“讓這些設備保持同步會令大眾變得更熱中蘋果商品,也將會讓PC被降級成為普通設備。我們會令人們的數字生活中心轉移到雲端。”在他看來,有了移動互聯網路設備和雲端服務,人們完全可以減少對個人電腦的依賴。賈伯斯在此前定義iPad2為平板電腦之時就已經宣布人類進入了後PC時代,而隨著PC產業的沒落,蘋果當然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產品引領新的潮流。統計顯示,截至目前為止,蘋果iPad銷量已達2500萬台。IDC和Gartner都認為它嚴重打擊了傳統PC的銷路。
蘋果預計在五年之內,雲端運算將會徹底打敗目前的PC產業。如果蘋果不能在西元2015年之前完成公司徹底的轉型,它可能將會淪為一個可有可無、利潤微薄的硬體製造商。美國網路公司OnLive首席執行長、蘋果公司前工程師史蒂夫·佩爾曼(StevePerlman)說:“PC將是雲端技術革命引發的最明顯的犧牲品之 一。蘋果對此非常清楚。”與此同時也有觀點認為,免費的蘋果iCloud問世,勢必引來眾多蘋果粉絲的追捧,變成一場瘋“雲端運算”的全民運動。
不過,蘋果iCloud更多著眼於公有雲端服務領域,此領域的先進入者谷歌和亞馬遜更勝一籌。而企業級及私有雲端領域,微軟、IBM長期建立起的優勢暫難撼動。 業內人士分析,引導用戶的消費行為曾是蘋果在移動互聯網路大戰中的競爭法寶,然而蘋果產品的許多軟體和硬體都自成一個系統,不能其他公司的產品相容,這讓它在標新立異的同時,也為日後競爭埋下一大隱患。但無論如何,蘋果已經進一步投入於雲端服務的競爭中。而在賈伯斯所定義的後PC時代裡,一場變局剛剛開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