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8-17  電子時報  馬培治

雲端運算風潮持續席捲全球資通訊產業,而最早透過虛擬化(Virtualization)技術在此領域掌握一片天的VMware,其業績表現也一路隨著雲端運算風潮而表現長紅,同時隨著市場需求轉變,VMware陸續增加新業務,轉型成為雲端運算基礎架構產品與服務公司。

隨 著市場需求轉型,VMware增加系統管理、應用軟體平台、平台即服務(PaaS),乃至軟體即服務(SaaS)等新業務,已不再只是1間虛擬化軟體公 司,DIGITIMES專訪VMware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來自台灣IBM的他,對台灣資訊服務市場有豐富經驗,除了分享VMware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策略,也發表台灣發展雲端運算產業的心得。

問:過去3年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風潮席捲全球,您則剛好在這段時間接掌VMware大中華區業務,有什麼具體表現?

答: 我是在2008年5月加入VMware,如果拿2007年底結算的數字,和2010年比較,這4年間VMware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增長高達600%;若從公司員工人數來看,我加入時大中華區行銷、業務相關部門人數只有大概40人左右,如今已經超過170人,研發人員則從50人大幅增加到400多人的規模。

當然業績和公司規模的增長,和3年前雲端運算、虛擬化的市場在大中華區還很小有關係,但也的確是成長的非常迅速。

以2011年來說,大中華區第1季便已經達到80%的年營收增長,估計全年也能夠有高兩位數的成長率。

問:市場成長迅速的原因之一,當然和雲端運算風潮有關,但另外一方面,VMware似乎在產品組合上有些變化,例如積極發展伺服器以外的虛擬化技術、產品,也打算跨到系統管理領域?

答:其實這和雲端運算本身的定位和意義也有關係。雲端運算可以說是1套全新的資訊科技環境,它從最底層負責系統運作的基礎架構(Infrastructure)層、到中間進行應用開發、執行的平台(Platform)層,到真正讓最終使用者使用的終端層,涵蓋的範圍很廣。

VMware從虛擬化軟體起家,過去最為人所熟知的產品,也都圍繞在基礎架構的層次,但這不是雲端運算的全部。

VMware 一直以來在伺服器虛擬化領域表現優異,但如同任何的經商模式,當你1套產品賣的很好的時候,管理者難免要思考,這個產品還能夠賣多久?隨著市場轉變、技術 進步,競賽的跑道愈來愈少的時候,要怎麼因應接下來的戰局?因此,我們當然必須思考這樣的問題,並且提出不同的方式,讓公司的業務能夠延續、擴大。

但 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的客戶採用VMware的虛擬化技術,建置好雲端運算的基礎架構,自然就會產生雲上面的系統管理、應用軟體開發與營運等需求,因此不 論是來自自發性的創新,或是由用戶驅動的創新,我們自然必須因應這些驅動力,推出新的產品,是很自然發生、水到渠成的結果。

問:全球主要大 廠競逐雲端運算,都十分在意爭取開發社群的支持,VMware也推出vFabric產品,擁有自家的應用平台與開發框架產品,但大中華區許多企業在導入雲 端運算技術,都仍處於個別企業差距頗大的情形下,屬於進階產品的應用平台產品的市場,推動起來應是很大的挑戰?

答:為了要銷售應用平台、開發框架的產品,我們的團隊特地對這個市場進行一些了解,有些發現是我過去從沒想過的。

VMware 的開發框架與整合應用平台產品vFabric,技術主要來自我們購併的1家研發Java開發框架的商業性開放原始碼軟體公司Spring Source。完成購併時,我們曾經透過總部詢問,大陸有多少Spring Source用戶?結果是他們也答不出來,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刻意在這個區域進行銷售。

但當我們派出業務直接向大中華區的企業用戶詢問,卻 意外發現,有非常高比例的VMware用戶都有使用Spring Source,當我們發現原因時,便沒有那麼意外了,因為Spring Source推出的是開放原始碼的工具,因此許多Java環境的企業早就在內部採用,大約只要是有一定規模,約150人以上的Java開發團隊的企業,幾 乎一定有採用Spring Java進行開發。

但當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些企業怎麼使用Spring Java時,便會發現他們多半只在產品開發階段使用Spring Java,原因無他,因為沒有搭配技術支援服務的版本可以直接免費下載,對企業來說有降低成本之效。

可 是若到了實際的營運生產階段,這些企業卻往往仍去向IBM購買WebSphere、向甲骨文(Oracle)購買Weblogic,因為生產階段的應用平 台必須能穩定執行,禁不起出錯,而Spring Source早前的確服務人力有限,不難理解企業為求心安,轉而在生產階段採購其他產品的決定。

事 實上,不久前曾經在某個場合,和負責大陸國家電網專案的資訊主管聊到這個問題,對方說,如果VMware能夠在大陸建立在地的技術服務團隊,那便可以直接 從開發到生產階段都採用Spring Java,甚至可以馬上把現有的其他廠牌產品換掉;用戶的反應,讓我們在大中華區銷售新服務、產品,也增添了信心。

我們因為這個產品與用戶的關係更了解到,開放原始碼軟體對軟體產業的影響,其實早就已經在發酵。

用戶選擇在開發階段採用開原碼的Spring Java,目的其實就是要節省成本,這和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做得很好的伺服器虛擬化,在某些層次上其實十分相似。

伺 服器虛擬化一開始之所以會受到歡迎,主要原因便是企業花費非常高的成本採購許多昂貴的伺服器,最後卻發現這些伺服器的資源運用率僅有10%到15%,換言 之其他的投資都浪費了,而且不僅只在伺服器投資的浪費,由於許多軟體的計價是依照實體伺服器、處理器數量來計價,這也讓付出昂貴代價採購資料庫、應用軟體 的企業更覺得不值,因而願意投資在虛擬化上。

因此,現階段我們已經在大中華區建立更完善的vFabric技術支援團隊,希望藉此帶動這項產品未來的銷售。

問:VMware在大中華區用戶採購狀況,是否也已經呈現多元發展?

答: 目前大中華區的營收比例,仍有90%來自傳統的虛擬化軟體,亦即vSphere與vCenter產品線。但若我們進一步從市場發展的潛力來看,目前這個區 域市場的大型企業用戶,僅有約10~15%的資訊工作量(workload)被放在虛擬化環境中;至於為數更廣大,但導入新科技應用步調較慢的中小型用戶 的比例便更不用說,因此這個市場在虛擬化軟體上,其實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但今年我們也發現了1個新的商機正要起飛,便是桌面虛擬化(Desktop Virtualization)。這個技術在過去幾年來,市場上談論的聲音非常多,但實際上卻是只聞樓梯響,真正進入導入、採購階段的案例並不 多,2011年我們很明顯地看到人開始下來了,許多大型企業正準備部署上千個席位的桌面虛擬化專案。

桌面虛擬化市場需求的突然增長, 讓我想起30年前我剛進入資訊科技產業時,正好台灣最熱門的話題便是銀行業自動化,許多銀行開始建立新的資料中心、採購大型主機、開發應用,再部署終端系 統;如今的狀況則十分相似,企業在資料中心部署虛擬化環境、開發新應用,下一步自然要走到終端,也就是桌面環境上,我相信2011年會是桌面虛擬化的重要 成長起點。

此外,在應用開發端,我們期待用戶能夠接受他們在開發階段愛用的開放原始碼軟體工具,到了生產階段也一樣可靠好用,但這畢竟需要時間,我認為在未來2到3年內,vFabric在大中華區便能夠普遍受到用戶商業性的支持。

問:桌面虛擬化領域,思杰(Citrix)的市場與技術經驗顯然比VMware豐富許多,您的競爭策略是什麼?

答:思杰在這個領域發展比較久,也累積不少用戶,我們的確需要追趕,但是我認為談到桌面虛擬化,並不能只看桌面端的需求,在資料中心端的技術能力也十分重要。

當你只虛擬化50個桌面電腦的時候,伺服器端的工作量、管理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一旦虛擬化的規模到了上千部桌面電腦,那麼用來支應虛擬桌面電腦運作的資料中心端成本,也成為重要考量點。

VMware 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相對成熟,能夠提供高密度的虛擬化部署,亦即能用較少的實體伺服器,支援更多的虛擬機器,來處理虛擬桌面端的運算需求,但思杰的虛擬化 部署密度上不如我們,在其他管理工具上也不如VMware成熟,當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資訊安全等理由要採用桌面虛擬化時,終端的成本省下了,但如果卻是在 資料中心端又把節省的成本加回來,一點也不划算,此時VMware的優勢便能夠被凸顯出來。

問:VMware之前買下雲端簡報應用服務SlideRocket,走到了應用層,策略目的是什麼?

答:SlideRocket 的購併背後有個有趣的故事,這是我們的執行長有次和NetApp董事長聊天的時候,聊到現在在工作上,已經有許多開放原始碼軟體或雲端應用服務,能夠取代 過去的微軟(Microsoft)產品,但唯獨簡報軟體PowerPoint換不掉,因為找不到在功能和效果上能匹敵的產品,但不久後發現 SlideRocket這個雲端簡報服務,剛好其雲端的模式與VMware的定位相符,於是便出手買下了。

問:那麼,VMware買下中小企業雲端IT管理服務公司Shavlik,似乎要發展中小企業市場,但在此領域,微軟無疑是最強的業者,現階段VMware的用戶顯然是以大型企業為主,在大型企業市場仍在快速成長的狀況下,還有餘力在中小企業擴張嗎?

答:中小型企業是我們一定要看、要做的1塊市場。中小企業市場雖然對VMware帶來的營收獲利並不大,但對於能夠引進更多不同類型客戶與數量(Footprint)卻有很大助益。

的 確,在中小企業領域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會是微軟,他們的Hyper-V雖然在功能和VMware的產品差距很大,我們在大型企業市場幾乎完全碰不上來自微 軟的競爭,但中小企業不同,微軟已經能夠滿足其基本的需求,因此儘管我們在大型企業做到第1,但若不管中小企業市場,則會發生城市被鄉村包圍的窘況。

因此,針對中小企業從產品系列、功能、定價、銷售通路等,VMware都有完全不同的設計,尤其在銷售通路上,做中小企業與做大型企業的資服業者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通路上也有完全不同的安排,我們在這個領域的目標不是要賺多少錢,而是要盡力增加用戶的數量。

問:您怎麼觀察台灣在虛擬化、雲端運算市場的發展前景和機會?
答:我覺得台灣的企業或政府,在虛擬化部署和雲端運算發展上,其實有一些方向值得思考。

在 企業方面,傳統上,思考x86架構伺服器整合,往往有些盲點,例如許多企業都能夠理解虛擬化的好處,但卻認為沒有整合伺服器的必要,其實出於僅從虛擬化的 單一面向進行思考;舉例來說,1個擁有100台伺服器的企業,在業務上難免會有運算的高峰與離峰時間,通常晚上工作量都非常低,甚至多數伺服器是呈現閒置 狀態;但即便伺服器閒置,企業也不敢把用不到的機器關閉,但透過虛擬化技術,以及各種帶動工作量負載配置的技術,在離峰階段可以讓很多機器進入休眠狀態, 光是電費的節省效益便非常明顯。

此外,也可以思考如何利用這些離峰階段的閒置運算資源來開拓新的商機。日前日本發生的災難,因部分地區供電 不穩,導致某些中小型企業本身的網路服務不穩定,而轉向軟體銀行(Softbank)等雲端服務供應商求助,導致流量大增,這些日本雲端服務供應商,便馬 上向包括台灣在內的鄰近電信、雲端服務業者求助,緊急租用機房資源;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雲端架構由於本身的彈性優勢,即使未必是要把閒置資源拿來賣前, 其實還是可以拿來做其他的工作,提高投資回報。

在政府方面,我們知道行政院提撥新台幣上百億元的預算要提振雲端運算產業,工研院則找來許多業者要研發貨櫃式資料中心(Container PC)、Cloud OS等,我並無意評論是非對錯,只是擔心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雲 端運算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新的基礎架構技術,帶來在應用服務、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貨櫃式資料中心與Cloud OS當然仍會有市場,但參與的工研院、代工設計業者其實都不是品牌業者,即便開發出不錯的產品,要怎麼賣到市場上,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戰,更遑論還有其他現 有市場競爭者的問題。

我認為,政府若真的有意發展雲端運算產業,其實可以創建1個市場。舉例來說,透過中華電信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大 量的中小企業採用雲端服務,一旦這個用戶圈形成,自然會有大量的開發商願意上來開發各種應用軟體服務,這些應用軟體服務則可以在台灣的用戶圈獲得驗證後, 進一步賣到大陸、全世界的中小企業用戶手中,真正利用雲端運算風潮創造出新商機。

台灣產業的強項固然是在硬體設計開發製造,但雲端運算的核心商機卻是在新商業模式的創造上,台灣的OEM/ODM業者,在商業模式創新上,一直以來也都有所成就,我很希望台灣的產業能夠真正抓住雲端運算的機會。


宋家瑜小檔案
現職VMware大中華區總裁,負責大陸、香港、澳門與台灣區的業務發展、策略規劃,掌管該區域銷售、通路與行銷等部門管理。在加入VMware之前,曾任IBM重大客戶部門總經理,在資訊科技產業擁有將近30年經驗。畢業於台灣大學,主修經濟學。



VMware大中華區總裁宋家瑜認為,雲端運算的核心價值在於透過新的基礎架構技術,帶來應用服務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政府若真有意發展雲端運算產業,不如創建一個市場。DIGITIMES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