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有幸拜讀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5年8月所擬訂之「台灣WiMAX發展藍圖」,文中第三章提及市場及策略,針對如何營造WiMAX產業發展環境,研擬三個構面之策略,其中針對結構(Infrastructure)方面第三點明確建議政府公權力應釋出,配合路燈附掛、電力提供及機站共構等。不免令筆者心生感慨,電信服務產業係國家整體通訊基礎產業,亦為象徵國家科技進步指標。現今各電信業者依主管機關交通部電信總局指導,各項設備之運作,如行動電話基地台電波發射強度之設定,均遵循電信總局之規範。面對民眾抗爭,仍未能感受公權力釋出對電信業者之保障,是以,政府如何面對「M台灣」計劃下之無線行動基地台林立之困境呢?

行動電話基地台猶如過街老鼠

近來行動電話基地台之電磁波議題,因新聞媒體報導偏頗或其他未經查證資訊誤導,使民眾對電磁波缺乏正確認知,導致抗爭事件頻傳,已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再加上台灣政治生態複雜,部分民意代表有時更率領群眾要求電信業者拆除基地台之非理性抗爭。而當民眾對基地台或電磁波產生疑慮時,卻未能教導民眾正確認知,進而加深民眾之心理恐慌。此舉不但無法在電信業者與民眾間形成良好溝通協調機制,解決爭議,更對台灣電信產業之整體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全台灣行動電話基地台約計3萬多台,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約計2,200個合法行動電話基地台遭受民眾抗爭,其中約400個合法行動電話基地台因抗爭過劇而遭拆除,佔行動電話基地台總數超過1%,損失達新台幣37億元以上。國內電信業者,面對民眾對行動電話基地台與電磁波之疑慮,除廣發各式文宣大聲疾呼行動電話基地台安全無虞外,亦舉辦多場公聽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對社會大眾說明,戮力溝通協調。惟業者無論如何致力宣導,仍無力抵擋主客觀因素所營造之不利無線通訊發展之環境。

WiMAX基地台更難逃基地台抗爭命運

WiMAX是新一代高功率無線區域網路技術,依目前頻譜規劃政府將釋出2.4GHz以上屬於非游離輻射,但會產生熱效應之頻段。準此,未來WiMAX業勢必面臨比GSM業者更嚴峻的基地台建設環境。依目前所規劃之「台灣WiMAX發展藍圖」第十一章競爭分析及風險評估說明,估算WiMAX的基地台建置成本分析,以台北市為例,假設家庭用戶集縮比(Concentration Rate)為10:1,而單一個WiMAX之基地台可供應200個用戶,以40%的滲透率計算,需建置544個家用WiMAX的基地台。企業用戶集縮比1:1,單一個WiMAX基地台可供應50個用戶,則需建置企業用戶435個基地台,總計台北市將建設近千座基地台。(雖然筆者十分疑惑,一個發射半徑1.5公里之WiMAX基地台,如何涵蓋2000個家庭用戶,又以每個用戶使用2~4Mbps頻寬的情況下,一個基地台如何提供400~800Mbps之頻寬供用戶使用?)

若台灣維持目前無線通訊設備建置環境,則未來WiMAX業者至少將面臨每年約計10%之基地台抗爭事件及1%至2%合法基地台被迫拆除之命運,試算,WiMAX單一個基地台成本為US$117,000,光台北市每年將必須被迫拆除近20個基地台(1000個×1%),每年WiMAX業者台北市建置基地台將徒增新台幣7千多萬元之成本,若放眼全台灣建置WiMAX,則WiMAX業者亦難脫每年浪費數億元從事基地台拆建之命運。但若依Qualcomm評估,WiMAX基地台密度在都會區為3G系統的8倍、週邊衛星城市則為6倍的估算下,以目前國際電信大廠Nokia宣布 與Intel 聯手推動 WiMAX 技術的情況,未來WiMAX極可能朝提供多媒體語音服務發展,屆時WiMAX勢將建設更為綿密之基地台,以維通訊品質。

無線城市 無限抗爭?

政府推動WiMAX發展的關鍵目標之一,即在於透過WiMAX服務及設備提供,提昇我國通訊產業,並促進運用WiMAX技術作為無線城市的基石,使居民自由使用手中的行動裝置,凡此亦為「M台灣」之藍圖願景。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目前有關2G及3G行動電話基地台之建置困難,眾所皆知,卻未見公權力釋出協助解除民眾對電磁波之疑慮。當政府大力鼓吹WiMAX服務之際,是否亦應整體思考現行中央與地方因電信建設之權限爭議不斷,電信法與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扞格問題未休,國有土地及建築物仍未能率先開放使用等造成基地台建設滯礙難行之處,如何具體有效解決?在業者前有普及服務及通話品質之要求,後有基地台建置困難的壓力,未來WiMAX 推展是否會面臨更險峻的建設困境,這答案,不言自明,但這卻不是我們所期許的。

文 / 劉莉秋 / 2005年1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