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將據國際評比指標數據,從整體基礎建設、資費可負擔性、應用普及程度三構面個別分析並與2005年做一比較,從中剖析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之國際競爭力。
去(2006)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正式掛牌運作,頻頻端出相關政策,舉凡基地台的審驗控管、費率降價要求等;這一連串的管制措施,對現有電信市場投下震撼彈,也掀起另一波的市場變革。
網路與行動通訊兩大領域,從過去涇渭分明的兩大市場區隔,在2.5G、3G、4G技術的發展演進,讓原本明顯的分隔界線漸趨模糊。而在3G的開台、 WiMAX執照發放驅使下,台灣網通市場也開始步入這段歷程。回顧2005年,台灣在價格競爭力以及應用服務深度不及亞太地區的鄰近國家。如今事隔一年,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的競爭力是否有提升?基礎建設是否更為完備?服務資費是否有所調降?WiMAX即將入主通訊產業,是否將對現有電信市場造成風暴?
本文將據國際評比指標數據,從整體基礎建設、資費可負擔性、應用普及程度三構面個別分析並與2005年做一比較,從中剖析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之國際競爭力。
高速寬頻建設處起步階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網路整備度(NRI)最新評比結果,台灣在2006年整體排名為全球第7名,在基礎建設環境分項構面排名則位居第13名,與2005年評比結果相較,均有大幅進步。從亞太各國來看,台灣在網路整備度表現不俗,僅落後於新加坡,然在高速寬頻的推動卻仍不及其他國家。
據2005年OECD調查,日本與南韓於光纖寬頻基礎建設發展卓越,日本在2005年底光纖網路用戶達464萬戶,而南韓的光纖用戶成長率高達52.4%。反觀台灣,光纖網路用戶數遠遠不及日韓;根據資策會FIND 2006年9月調查,FTTX在連網家戶中的比例僅為0.5%。中華電信今年主打高速寬頻優惠資費方案,跨足房地產業,與建商合建開發光纖到府數位建案,在中華電信大力的推動與鋪設,勢必有助提升國內的高速寬頻基礎建設,惟最後一哩壟斷問題依然存在,未來高速寬頻建設能否有效推動仍有待觀察。
無線寬頻網路則為另一項重點建設。國內WiMAX即將入主通訊產業,讓現有電信業者面臨嚴峻的考驗,進入全新的戰國時代。環顧鄰近亞太各國,新加坡 QMax、日本YOZAN、南韓KT亦正積極推動無線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其中WiBro服務則在去年6月底正式商業化。檢視各國在環境、產品、標準以及服務四方面準備就緒到將無線寬頻服務帶入商業運轉的經驗,或許可作為國內推動WiMAX無線寬頻建設之參考借鏡。
下一波資費的調降?
寬頻連網資費是近幾年來一直被關注的議題。根據國際電信組織(ITU)統計資料,台灣在2004年每100kbps月費為0.44美元、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比例為0.04%,與2005年台灣在每100kbps月費為0.18美元、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的比例為0.02%相較下,這一年來寬頻連網費率有調降的跡象,但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的比例卻仍落後鄰近的日本(<0.01%)與南韓(0.01%),顯示台灣的寬頻競爭力表現需再加強。
而為維持國內消費市場公平競爭機制,政府試圖以法令強制去調整電信網路市場的資費架構。日前NCC要求電信業者調降電信價格,此舉引發電信業者強烈反彈。業者認為,電信業乃屬高成本、高風險的市場,加上WiMAX即將壓境,屆時勢必會侵蝕電信市場的營收空間。但事實上,營運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得消費者必須承擔額外的轉嫁成本,平心而論,消費者才是最大受害者。在政府出面干預下,業者是否會買單進行下一波的資費調降,提供低廉的服務讓消費者受惠,未來一年值得關注。
服務應用深度仍不及日韓
根據ITU 2005年調查,台灣行動電話市場滲透率退居到全球第10名,另根據Gartner 2006年調查,台灣在行動數據的平均每戶貢獻度(ARPU)為2.10美元,遠少於日本(16.02美元)、南韓(9.30美元)、新加坡(7.04美元)、香港(2.18美元)。
由上述數據得知,日本在行動數據服務的表現優異,原因在於行動上網的普及。根據NPD Group調查,2006年日本預計有76%的行動用戶使用行動上網,造成如此高的上網率,主因是日本的行動加值服務豐富多樣。在行動上網服務方面,日本民眾常用的服務,包括:無線電郵、鈴聲下載、圖片與手機保護螢幕下載、手機遊戲、圖片簡訊、數位音樂、影音簡訊、行動電視與影片等。此外,NPD Group亦指出,二維條碼、GPS、FM無線廣播、行動電視、行動商務與行動電子錢包,都是日本特有的行動加值服務。
檢視台灣電信市場的獲利模式,語音服務是目前佔台灣電信業者絕大部分的營收比率,亦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以致於缺乏發展行動數據服務的迫切壓力。隨著VoIP技術進步與應用迅速普及,以及政府大力推動WiMAX無線寬頻網路建設,可預見未來語音服務將步入微利時代,對大量倚賴語音服務營收的台灣電信業者來說,勢必將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電信業者如何將現階段賺取的利潤轉化為成長的動能,提供低廉多元的應用服務給予消費者,將是業者在下一波電信風暴致勝的關鍵。
去(2006)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正式掛牌運作,頻頻端出相關政策,舉凡基地台的審驗控管、費率降價要求等;這一連串的管制措施,對現有電信市場投下震撼彈,也掀起另一波的市場變革。
網路與行動通訊兩大領域,從過去涇渭分明的兩大市場區隔,在2.5G、3G、4G技術的發展演進,讓原本明顯的分隔界線漸趨模糊。而在3G的開台、 WiMAX執照發放驅使下,台灣網通市場也開始步入這段歷程。回顧2005年,台灣在價格競爭力以及應用服務深度不及亞太地區的鄰近國家。如今事隔一年,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的競爭力是否有提升?基礎建設是否更為完備?服務資費是否有所調降?WiMAX即將入主通訊產業,是否將對現有電信市場造成風暴?
本文將據國際評比指標數據,從整體基礎建設、資費可負擔性、應用普及程度三構面個別分析並與2005年做一比較,從中剖析台灣寬頻、行動與無線之國際競爭力。
高速寬頻建設處起步階段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網路整備度(NRI)最新評比結果,台灣在2006年整體排名為全球第7名,在基礎建設環境分項構面排名則位居第13名,與2005年評比結果相較,均有大幅進步。從亞太各國來看,台灣在網路整備度表現不俗,僅落後於新加坡,然在高速寬頻的推動卻仍不及其他國家。
據2005年OECD調查,日本與南韓於光纖寬頻基礎建設發展卓越,日本在2005年底光纖網路用戶達464萬戶,而南韓的光纖用戶成長率高達52.4%。反觀台灣,光纖網路用戶數遠遠不及日韓;根據資策會FIND 2006年9月調查,FTTX在連網家戶中的比例僅為0.5%。中華電信今年主打高速寬頻優惠資費方案,跨足房地產業,與建商合建開發光纖到府數位建案,在中華電信大力的推動與鋪設,勢必有助提升國內的高速寬頻基礎建設,惟最後一哩壟斷問題依然存在,未來高速寬頻建設能否有效推動仍有待觀察。
無線寬頻網路則為另一項重點建設。國內WiMAX即將入主通訊產業,讓現有電信業者面臨嚴峻的考驗,進入全新的戰國時代。環顧鄰近亞太各國,新加坡 QMax、日本YOZAN、南韓KT亦正積極推動無線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其中WiBro服務則在去年6月底正式商業化。檢視各國在環境、產品、標準以及服務四方面準備就緒到將無線寬頻服務帶入商業運轉的經驗,或許可作為國內推動WiMAX無線寬頻建設之參考借鏡。
下一波資費的調降?
寬頻連網資費是近幾年來一直被關注的議題。根據國際電信組織(ITU)統計資料,台灣在2004年每100kbps月費為0.44美元、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比例為0.04%,與2005年台灣在每100kbps月費為0.18美元、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的比例為0.02%相較下,這一年來寬頻連網費率有調降的跡象,但佔平均每人每月國民所得的比例卻仍落後鄰近的日本(<0.01%)與南韓(0.01%),顯示台灣的寬頻競爭力表現需再加強。
而為維持國內消費市場公平競爭機制,政府試圖以法令強制去調整電信網路市場的資費架構。日前NCC要求電信業者調降電信價格,此舉引發電信業者強烈反彈。業者認為,電信業乃屬高成本、高風險的市場,加上WiMAX即將壓境,屆時勢必會侵蝕電信市場的營收空間。但事實上,營運成本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使得消費者必須承擔額外的轉嫁成本,平心而論,消費者才是最大受害者。在政府出面干預下,業者是否會買單進行下一波的資費調降,提供低廉的服務讓消費者受惠,未來一年值得關注。
服務應用深度仍不及日韓
根據ITU 2005年調查,台灣行動電話市場滲透率退居到全球第10名,另根據Gartner 2006年調查,台灣在行動數據的平均每戶貢獻度(ARPU)為2.10美元,遠少於日本(16.02美元)、南韓(9.30美元)、新加坡(7.04美元)、香港(2.18美元)。
由上述數據得知,日本在行動數據服務的表現優異,原因在於行動上網的普及。根據NPD Group調查,2006年日本預計有76%的行動用戶使用行動上網,造成如此高的上網率,主因是日本的行動加值服務豐富多樣。在行動上網服務方面,日本民眾常用的服務,包括:無線電郵、鈴聲下載、圖片與手機保護螢幕下載、手機遊戲、圖片簡訊、數位音樂、影音簡訊、行動電視與影片等。此外,NPD Group亦指出,二維條碼、GPS、FM無線廣播、行動電視、行動商務與行動電子錢包,都是日本特有的行動加值服務。
檢視台灣電信市場的獲利模式,語音服務是目前佔台灣電信業者絕大部分的營收比率,亦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以致於缺乏發展行動數據服務的迫切壓力。隨著VoIP技術進步與應用迅速普及,以及政府大力推動WiMAX無線寬頻網路建設,可預見未來語音服務將步入微利時代,對大量倚賴語音服務營收的台灣電信業者來說,勢必將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電信業者如何將現階段賺取的利潤轉化為成長的動能,提供低廉多元的應用服務給予消費者,將是業者在下一波電信風暴致勝的關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