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喝茶的還是喝咖啡的?談「咖啡派」在美國Facebook六周爆紅事件



今天周一講一個比較輕鬆的東西──雖然這個話題的起源感覺好像不太輕鬆?

去年初開始,美國開始有個政治團體集合來抗議一些「稅賦」的事,他們覺得稅太重了,希望減稅!這活動從波士頓開 始,他們為自己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叫「茶派」(The Tea Party),你說,稅金是稅金,幹嘛還以「茶」,來做為這個組織的名字,他們又沒有一邊喝茶一邊集會,或是一邊喝茶一邊做什麼的?

原來,「茶」(TEA)這個字的意思可是大有玄機,「TEA」三個字母,分別代表:「Tax Enough Already」, 就是說抗議這些市民已經「繳稅繳得夠多了」!去年一整年,這個「茶派」所辦的聚會在全美國四處各地進行著,從照片上看起來,每次參加的人數都呈巨量的多, 這場草根活動在美國政治圈可能還算相當有名氣。

有趣的是,誰說只能有「茶派」?

最近,美國網友發現網路上多了一個叫「咖啡派」(The Coffee Party)的派別,顯然就是要諷刺這個「茶派」的。根據《CNN》報導,這個「咖啡派」雖然已經有一個官方網站(如上),但它的 起源其實來自於Facebook。沒錯,「咖啡派」一開始其實就只是一個Facebook專頁,隨隨便便的一個專頁, 而這專頁就叫做「加入咖啡 派吧!」(Join the Coffee Party Movement),重要的是,這專頁的發起人是一位41歲的製片人,他是在短 短六星期前才發起這個Facebook專頁的,結果在短短六周內,會員數就爆增到15萬人,也剛剛 在這個星期六,辦了一場很成功的「全國網聚」!

更有趣的是,要辦一場全國性的活動,尤其是這種活動應該不是這麼簡單的,為何它會這麼成功?

尤其是大家都已經發現了,「咖啡派」的產生,其實當然是針對「茶派」而來,但一件事並不是永遠都有「對稱」的正與反,有時候就是反面比較容易激發人 心,有的時候則是正面。「咖啡派」這樣的「派」顯然是「贏在取名」--

它叫做「咖啡派」讓它很是輕鬆好笑,但如果細看下去,卻會發現它可能沒有很明確的主軸,我對政治或美國政治完全不了 解,但我引 用這篇所說的,「咖啡派」看到最後,其實和「茶派」是差不多的意思。應該說,「咖啡派」的主軸只在說:「茶派 已經很紅了,但他們的理念和我有差距,我覺得大家也應該聽到我們的理念,所以來加入『咖啡派』吧。」

你會發現,雖然咖啡派的主軸不若茶派強烈,但由於「取名」的關係,最後大家依然瘋狂加入,而且將這個「咖啡」的用字不斷出現在談話、文章中,譬如剛 剛那篇文章就講到,他認為「咖啡派」和「茶派」終究會合而為一,他認為一個人要「喝咖啡也同時愛喝茶」是有可能的。此外,連周六的全美國大聚會,他們也是 要求聚會者自行在當地的「咖啡館」辦活動。接下來來到「咖啡派」的官方網站,就會發現它不只是Facebook而已,也善加利用所有的網路資源,產生更大 的影響力。譬如在它的官方首頁的「頭條新聞」正是在報導《咖啡日大成功!》的消息,點進去以後沒看到正經八百的文章,而是一 整個Flickr相簿網站的照片,以每一個地方為一個相本,點進去之後就是該地方網友所拍攝的所有照片。這方法以後我們可以倣效,一場活動之後要 有人寫文章實在不太容易,但人人都有帶相機,如果是同一個活動那就只是分享照片而已,但如果是同時間好幾個活動一起辦,那最好的共享共發的機制,就是像 「咖啡派」這樣有個相簿,人人都來這邊擺放。

再深刻一點來想,「咖啡派」的成功,我認為是網路的辦活動的威力,已經延伸到了實體世界了。網路上常常喊出來的且成功吸引眾多網友加入的「活動」, 往往都是從一個有趣的訴求開始,而這個訴求往往只是字面上有趣、創新,大家也是求個字面上的意義就加入了,畢竟在網路 上「認真你就輸了」,網路上面只看有沒有「梗」,不看有沒有什麼「主軸」的。以「咖啡派」來說,它的成功關鍵,只要和「茶派」產生明顯的區隔(咖啡和茶本 來就是兩個派),再加上一個模擬兩可的訴求,所有所有的想要對歐巴馬政府表達意見的都這樣聚成一個「派」,然後看起來好像在「動」,好像很有聚會能力的樣 子,這樣一來,「咖啡派」就成立了!大家再講好一個Flickr帳號,整個活動就掀起來了!

跳出政治,看所有的產業,「咖啡派」是一個有趣的起端,或許也是讓許多大企業覺得坐立難安的開始。從前一定要有 什麼重大事件,才會出現這麼多人的聚集,但現在不需要什麼事件,網路上大家取個好玩的名字,來一個模擬兩可的訴求,然後看起來好像再「動」,三個原則之 後,再加上每個地方都有一些人懂點網路,就在他們約好的時間,在當地的咖啡館辦一場活動!於是,一場好像很嚇人的運動就產生了!然後可以很快的到所有地方 去複製。從前我們都覺得那些東西不過就只是一張部落格貼紙罷了,不可能辦到什麼程度,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得到這些人真真實實的聚會起來,還拍下照片為證,吸 引更多人去加入這個還算是虛答答的「咖啡派」。

另外,我自己也從另一角度被這場「茶vs. 咖啡」所吸引,原本看到這事件,還以為是真正的「茶」與「咖啡」飲料的對決,非常興奮!我很愛喝茶,不愛喝咖啡,但來到台北市的可以工作的地方,那些比較 好一點的、可以坐在這邊打電腦上網路的小店,尤其是這些音樂佳、燈光美、廁所乾淨、椅子和桌子的比例剛剛好………的完美小店,通常一定都是:「咖啡店」。

咖啡店的意思,不表示他們沒供應茶點哦,但翻開Menu,第一部份一定是咖啡,第二部份是冰咖啡,第三部份則是其他飲料,要找到「茶」,可能要在其 他飲料類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才會看到「XX綠茶」瑟縮在菜單的角落,這時候覺得一陣失望;再繼續看到「XX烏龍茶」或其他茶類才會心花怒放起來,高興接下 來的兩小時,不必被一杯苦澀又甜膩的黑色飲料給荼毒,但這些茶都只到了基本標準而已,很少可以坐下來的店,可以供應真正好喝的茶。

或許,我也該發起一個Facebook專頁,取一個好玩的名字,來一個模擬兩可的訴求,看起來好像在「動」……,讓這城市的知名咖啡館通通開始提供 可以喝的茶!

【更多內容請連至《Mr.6》部落格內容 2010/0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