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營運商戒慎恐懼 服務普及之路仍遙

2006 年底,數10家行動服務營運商和數百位通訊業者齊聚香港,參加 ITU世界電信展(ITU Telecom World 2006)及香港3G年會,行動電視正是其中主要議題。從討論結果看來,廣播電視現況並未發生太大改變,需整合的問題仍多,包括頻譜衝突、標準競爭、技術故障、安全問題、發放經營執照的不確定性,及多種試驗中的商務模式,都顯示所謂的業界整合,並無法保證行動電視服務迅速獲利。

廣播行動電視紛雜的問題短期內似乎無解,已使得部分業者成為犧牲品,例如美國行動電視營運商Modeo早已布建廣播網路,但因行動營運商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大力推廣,業務停滯不前,在該公司執行長Michael Schueppert在2006年底突然掛冠求去後,Modeo失敗幾乎已成定局。

電信業者短期仍將推動行動網路傳輸

行動電信業者面對不確定性,必須採取較為保守的策略。目前看來,電信業者可能以3G行動通訊網路視訊服務方案作為短期主要手段,即使未來採用多種技術的混合網路,也將以行動通訊網路傳輸作為推廣主軸,也就是行動電視近期內仍將透過廣播,和最新的組播(multicast,一對多提供相同內容)行動網路進行傳輸。

對電信業者而言,透過行動通訊網路提供電視服務,可免除廣播電視相關法規、技術及商務模式等多樣挑戰,因而較為可行。此外,許多電信業者都希望將單播(unicast,一對一提供個人化內容)和組播行動電視納入混合網路,使其從3G投資中獲得更大回收。

UMTS Forum在2006年11月出版的白皮書指出目前行動電視市場相當混亂,並明確點出所有問題,但針對解決全球頻譜協調分配、建立標準刺激經濟規模,進而推動廣播行動電視在短期獲利且普及等問題,卻是一籌莫展。這些難題可能殃及晶片供應商、系統開發商,乃至於消費者。

UMTS Forum 認為,市場上需要能針對所有不同標準的協定或介面,儘管部分手機晶片可以做到處理所有標準,但其價格也相當昂貴。

對此,晶片廠商表示,在業界成熟解決多重標準的挑戰前,單一標準接收器會存在一段時間,但之後新產品會迅速取代之。支援多重標準的晶片成本正迅速變化,如果以均攤在整個手機研發週期的費用來計算,支援多重標準行動數位電視平台的硬體和軟體,將可節省相當多的成本。

由於沒有任何一種廣播技術能獨霸全球市場,這種多方壓寶的策略也在晶片廠商中開始普遍起來。在歐洲,DVB-H行動電視標準是主流;美國力挺高通(Qualcomm)MediaFLO標準;南韓傾向地面或衛星DMB;而日本則專注於自行研發的ISDB-T標準;中國大陸也準備在未來幾年內推出新的標準。而在2006年 ITU世界電信展上,業者都相當關注大陸是否認真推動本土標準。
大陸行動多媒體廣播(CMMB)標準以其自有技術 STiMi為基礎,在2.6GHz頻率之上利用25MHz頻寬,來提供25個視訊頻道和30個廣播頻道,此外還提供部分資料接取。該技術與歐洲DVB- SH若合符節,目前至少有推動DVB-SH的Alcatel-Lucent,表示將幫助大陸推出此系統。

南韓行動電視服務已收成效 其他國家發展遭遇瓶頸

在南韓,其專有衛星DMB系統仍持續發展中,南韓在行動電視服務方面領先其他國家,目前已擁有250萬用戶,南韓政府投資S-DMB時,也開始推動免費T- DMB服務。目前南韓只有TU Media這1家S-DMB內容供應商,而T-DMB內容業者則有6家,免費政策使得TU Media大受影響,因其提供付費S-DMB服務。

儘管如此,截至2005年5月,TU Media已擁有100萬左右的用戶,並目標在2007年底達到220萬用戶,同時實現獲利。據統計,使用免費T-DMB服務的觀眾每日收看行動電視時間約在10~20分鐘,這對新服務來說,反應算是不錯。而衛星電視用戶每日收看行動電視的平均時間更長達62分鐘。其中連續劇是最受歡迎的節目內容。

TU Media的初次安裝費是20美元,之後月付12美元即可收看15個視訊頻道及19個廣播頻道,1年後的月租費降為10美元。另外,該公司提供按次計費的隨選視訊服務,每次收費2美元。目前TU Media用戶的視訊和廣播使用比例分別為65%和35%。

南韓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猶如行動電視服務發展的世外桃源,其他國家想在短時間內複製其成功經驗並不容易。市調機構Parks Associates預估,到2010年美國行動電視用戶將達1,500萬戶,市場收入將達16億美元,普及率約為7%。Strategy Analytics則預估,同期歐洲廣播行動電視服務普及率將達到10%,但僅有5%用戶會經常使用此服務。電信業者亦體認到,由於法令問題作梗,行動電視普及的速度將不會很迅速。

在歐洲特別是英國,清理DVB-H最佳應用頻段UHF(470~838MHz)仍是個問題,高通試圖藉此不利因素,促使英國接受MediaFLO標準。UMTS Forum指出,歐洲許多國家在2010或2011年前都無法獲得行動電視可用頻譜。

在大陸、捷克等眾多市場,關鍵問題則是在於行動電視服務經營執照的發放,疑問包括執照是否與特定技術相關,以及當地政府是否偏好某些電信業者。電信業者指出,室內網路覆蓋是行動電視的基本要求,隨之而來的是鉅額投資,這需要經營執照加以保護。

收看習慣影響硬體設計 營運商寧採觀望態度

據統計,50~70%用戶在室內收看行動電視,這種情況也增加晶片業者提高接收能力的壓力。接收硬體每增加3dB的靈敏度,成本增加相當於建置廣播網路費用的一半,因此手機在室內的接收靈敏度是個重要問題。

室內收看習慣也將影響頻段分配、連結網路的成本,及手機的外形尺寸,例如 VHF(174~230MHz)頻段需要靠外部天線取得更大波長,而目前由類比電視佔用的UHF頻道,擴展傳播能力較強,可減少發射台數量,且通常使用內建天線即可達到效果。

電信業者為取得3G執照所付出高昂代價,在行動電視發展初期顯得戒慎恐懼,但仍有業者積極投入。Hutchinson擁有30萬DVB-H用戶,是目前歐洲最成功的廣播行動電視服務商,該公司認為行動電視目前市場反應表現良好,且隨著各種問題解決,廣播可作為傳送豐富視訊內容的途徑之一。

然而現階段多數營運商對於行動電視寧願採取觀望態度,如同香港營運商CSL指出,目前3G投資尚未回收,使營運商對建置另1個網路持謹慎態度,以3G網路提供行動電視服務,將是眼前的首選,儘管網路容量不足是不利因素,但在3G早期推展階段,也足以應付目前的使用。

電子時報 黃千凌/DigiTimes Research 2007/0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