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超過50間製造業、電信業、資服業和軟體業者合組「台灣雲端運算產業聯盟」。期望在今(10)年底前,將包含底層基礎建設、上層的服務乃至於終端的雲端產品,推到國際市場。

在行政院推動下,由工研院、資策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中華電信等共同發起,結合國內資通訊與服務業超過50多家廠商,包括英業達、趨勢科技子公司騰雲計算、遠傳等,在今(7)日宣佈成立「台灣雲端運算產業聯盟」。首任會長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表示,聯盟宗旨在於將台灣產業的成果包裝成一個整體解決方案,整案輸出到國際市場。

「繼半導體、個人電腦產業之後,台灣未來三十年的十兆元產業,就靠雲端,」呂學錦指出,三大類型雲端服務應用都會是聯盟著墨之處:也就是基礎設施(IaaS)、應用平台(PaaS)及軟體應用(SaaS)。

他引用經濟部的資料指出,2008年至2012年,全球整體雲端運算產值可望達4096億美元,其中消費性服務產值將達1018億美元、商用服務市場達2133億美元運算餓被率化產值成長至945億美元。

回到台灣的層次,呂學錦認為,台灣將有機會推昇資通訊硬體產業2020年全球產值達10兆台幣。台灣軟體服務內的產值將自2009年的200億美元成長至2014年的500億美元,軟体產業占整體ICT產值將由15%成長至25%左右。

看準雲端商機,本地政府極力推動業者搶進。首先是網通國家型科技計劃辦公室與微軟,在去年八月簽署長達3年的雲端服務合作案。去年十一月,經濟部又與與微軟簽下合作備忘錄,偕同工研院、資策會與微軟一起在於台北成立軟體暨服務卓越中心(Software and Services Excellence Center)。微軟台灣總經理蔡恩全在先前的採訪中指出,該中心將於今年六月前正式開張。

業者動起來

「台灣雲端運算產業聯盟」則是政府第一次號召所有軟硬體業者動起來。部分參與的業者已經端出了自家的雲端計畫。

舉例而言,中華電信即在日(31)前與趨勢科技簽立技術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在今年下半年攜手推出雲端服務:中華電信提供網路資料中心(IDC)和寬頻 網路;趨勢負責安全軟體和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雙方協力將後者的產品放在中華電信的業務和營運支援系統(BSS/OSS),對企業用戶和消費者提供雲端安全服務,涵蓋的範圍包括了大型企業所需要的外部雲端運算、儲存,以及個人電腦乃至於手機的資安服務。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則在今日表示,該公司位於桃園的工廠,將設立雲端研發中心。今年底前會投資一億元,開發雲端的應用、服務。

佔有台灣伺服器代工產值三成的英業達,現階段著墨的重點還是在於硬體。李詩欽表示,英業達正在規劃第二代、採用水冷散熱方式的伺服器,讓資料中心可以從大樓機房移到貨櫃。

李詩欽表示,這將大幅減少企業原來的資本投資,較傳統的伺服器儲存設備節省20%的支出。

據悉,這項技術就是微軟的「雲端貨櫃技術(Container Technology)」。類似於昇陽先前所提的黑盒子計畫:讓伺服器可以堆疊在貨櫃機房裡,不需要低溫的空調來解決散熱問題。微軟正在協助台灣伺服器代工廠商能夠推出更散熱、更低耗能的伺服器。以進駐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資料中心,動輒上萬台的伺服器環境。

分析師:關鍵在服務

看待台灣雲端運算產業聯盟,分析師認為,先期看來,該聯盟的訴求點多半還在基礎設備和網路設施。他表示台灣的資服業者及軟體開發商,應該抓緊這個機會,讓台灣的製造業帶著大家走向國際。

IDC企業應用研究部研究經理曹永暉指出,由於軟體業者的規模過小,因此即便過去政府和業界都在談整案輸出,但是都沒有很大的成效。雲端議題興起,正好打破了國界的限制,軟體廠商可以趁此機會和製造業者合作:透過併購或者策略聯盟的方式進行。因為製造業勢必會加碼在軟體方面的投資。

「這將讓國內的軟體廠商有機會走出台灣,走向區域性或國際的舞台,」曹永暉說。

ZDNet記者曠文溱 /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