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子商務就是使用者能透過可移動式或隨身攜帶的設備,上網進行資訊或服務的交易。行動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的不同,最主要在於上網設備;現有的電子商務系統往往可從電腦或資訊站(Kiosk)上網進行,而行動電子商務則可從行動電話、 PDA、連網家電(IA)、雙向傳呼器(2-way pager)等設備進行。

根據IDC最近發佈的市場調查結果,全球行動電話用戶數將在2002年突破十億名,其中約有三億的用戶會使用行動上網服務;而行動電子商務在2003年的全球產值可達到12億6千萬美金,顯示行動商務潛在的發展商機。另外有些研究機構則預測,在五年內全球利用行動電話或其他行動配備,例如呼叫器、PDA,進行無線上網的使用者將達到五億人之多,也就是說每12人中就有一人使用無線網路。看準此一誘人商機,也難怪多少廠商為它擠破頭,希望儘速推出服務與應用。

雖然業者紛紛看法行動電子商務的發展,不過它先天上有以下缺點:

* 傳輸速度—速度是阻礙無線網路和行動商務發展的頭號敵人,目前最快的無線網路傳送速度只有每秒9.6K到14.4K,這種速度傳送簡單的文字訊息還可以,但若要傳送圖檔、影像或進行商務活動恐怕困難重重。

* 螢幕顯示:沒有夠大的螢幕來顯現多行資訊,也將是推展行動電子商務的一大問題。掌上型電腦雖然有較大的螢幕,文字輸入也較容易,但螢幕解析度仍然是一個問題。

* 通訊協定--另外,尚處分歧的通訊架構及協定,如Blue tooth、HomeRF、IrDA等,讓業者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依循,產品開發不易。

網際網路個人化服務的演進

要了解行動電子商務,必須先來看網際網路個人化服務的演進過程。以下是四個個人化網路服務的階段:

* 第一代靜態網頁:當網際網路出現時,是以靜態的HTML格式呈現的,每個使用者上網看到的網頁,都是同樣的。使用者的個人需求,必須自行以搜尋引擎或網頁標籤自行滿足。內容或服務提供者,對不同使用者提供的都是一樣的服務。

* 第二代個人化網頁:1998 年,各大內容及服務提供者,例如Yahoo、Amazon、AOL提出個人化網頁服務,以吸引使用者多來造訪網站。這種個人化網頁,是透過使用者提供給網站的資料,或是常駐在使用者電腦中的cookie,依不同使用者需求,顯示出不同網頁內容。例如網路書店會依過去購買習慣提供新書建議、入門網站則可依使用者所在位置顯示天氣及新聞資訊等。

* 第三代不同設備網頁:由於筆記型電腦及桌上型電腦無法滿足所有人的上網需求,所以出現各式各樣的上網設備,例如PDA、網路電視、行動電話、網路家電等等。這些設備,有的受限於顯示面積不能太大、有的操作只能透過數字鍵盤、有的則必須使用觸控螢幕操作。所以第三代的個人化網頁服務中,不但必須依使用者不同,顯示不同網頁內容及服務,也必須配合不同上網設備,顯示出最容易讓使用者操作的格式。例如WAP手機,就必須將HTML轉換成WML格式,以便利操作。

* 第四代多層面(Multi-dimension)網頁:除了配合不同使用者特性、不同上網設備外,第四代的多層面網頁,還可以提供配合時間、地點、公司、及其他特性,而產生不同的服務。例如智慧型行動電話在中午時,當偵測到使用者不在辦公室時,就可主動告知附近的餐廳的資訊,並提供折扣的資訊等等。在技術上,第四代個人化服務,除了要能配合不同上網設備外,也要能配合地點、時間、行程表等個人狀態資訊。第四代多層面網頁可依使用者的行動特性,配合提供相關資訊及服務。

行動通訊設備廠商表示,要達到第四代多層面個人網頁服務的境界,仍有許多技術障礙要克服。現階段的行動電子商務只能說介於第二代及第三代之間,連不同設備的顯示都有待克服。例如Nokia 7110及Motorola太極的WAP畫面就有些不同,必須作一些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而像地點資訊,也必須電信營運商及基地台系統廠商配合才可。以現有的GSM架構,仍然無法提供任何手機都可使用的通透性服務。

我們從WAP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WAP服務在推出之前,各通訊業者都花了很多心力推廣,但至今全球仍未有一個國家的推廣可稱為成功。這個現象雖然給行動電子商務業者澆了一盆泠水,但也並不盡然是那麼悲觀。雖然透過手機買拉麵的使用者並沒有想像的多,不過這次經驗卻為業者指出未來發展的方向。

軟體應用開發廠商便指出,WAP推行經驗中,有二點是將來可以改善的,第一是網路連線及服務的問題,第二則是連線成本的問題。

在網路連線及服務的問題方面,由於無線通信會受到建築物及金屬的阻絕,當使用者在地下室、電梯內、或隧道內就無法使用。這樣的服務品質,對於行動通訊使用者,尤其是關鍵性應用往往是不可接受的。在連線成本方面,WAP的網路服務,在正式連上網路前,會有30秒到一分鐘的撥接過程,等於消費者平白無故送給業者幾十元。再加上行動電話畫面很小,瀏覽網頁會花去很多網友時間,以現有以時間為基礎的計算方式,使得用WAP的費用很高。

部分廠商便針對客戶的需求推出跨平台資料庫,可用於Win CE、Palm OS、Epoc OS等。企業可利用很短的時間,將主資料庫及運算平台上的資料庫更新,讓使用者可獨立地在運算平台上執行查詢、輸入、計算等工作。這樣的結構,可以減少連線的時間,也可大量降低上線的成本。

其他配合系統的運作及民族性,也會影響行動電子商務的普及。縱觀全球,只有日本的 Docomo在B2C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功,而且大多是不涉及物流的部份,像購買鈴聲、畫面、聊天等資訊服務、或轉帳交易等金融服務。因此,在金流及物流配合系統尚未完整時,行動電子商務的服務,還是以資訊敏感(Information sensitive)的服務為主。

另外,不同國家使用行動電話的習慣,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亞洲國家如日本、中國、臺灣、香港的人,都很習慣隨時使用行動電話,青少年更是手不離機。歐洲使用行動電話的情況也很普遍,但商務的應用較多。美國則由於收話者也要付費,所以行動電話多用於商務,而且不會隨便給人號碼。反而是雙向傳呼(Two way paging)的服務,較受到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