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隔市場中搶生意 超低價、智慧手機各顯神通

引言:大陸本土手機在大陸的市佔,在2007年1Q來到25%的新低,相對於諾基亞及摩托羅拉2強佔57.7%,強弱立判,不過以珠三角為基地的大陸業者,正計劃一波絶地反攻。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員(下稱發改會) 於3月宣布4家企業新獲得手機牌照,加上2月同樣批准4家企業獲得牌照,目前獲得大陸政府頒發手機牌照的大陸業者已高達80餘家,產能總和達到3億支。在手機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大陸官方仍繼續鼓勵更多的進入者,從高撐保護傘到鼓勵自由競爭,大陸政府態度轉變與嚴酷的市場競爭,也迫使大陸手機業者的經營,進入另1波變革與考驗。

2月獲得手機生產牌照的4家業者為深圳邦華電子、深圳埃立特通訊、上海晨興電子、廣東高科時代。3月獲得牌照的則是紫光海泰科技、深圳知己迅聯通訊、深圳市邦訊通訊、福建福日電子等,其中半數為名不見經傳的小廠。

大陸手機業者產能過剩及需繳納高額的權利金,都是品牌業者發展的瓶頸,同時,手機牌照增發數量過多,也成了經濟學家擔心的問題。路透(Reuters)日前亦發表文章指出,在趨於成熟且競爭激烈的手機業,大陸業者因難以擴大市場份額,正面臨退出市場的危險,估計將有35家在競爭中消失。這些企業在生產和銷售上缺乏經濟規模,很難與諾基亞(Nokia)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國際大廠抗衡。

放寬牌照管制 不見大陸業者提高市佔

手機牌照一度是進攻大陸市場的重要入場券,然而對業者而言,只要擁有牌照即可高枕無憂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大陸官方曾大力保護處於嬰兒期的手機產業,在 1999年實行手機牌照「審批制」,批准10家國內手機生產廠商後,審核大門一度緊閉,並嚴格控制國外手機進口,規定外資企業在大陸生產手機的出口比重,至少要達60%。

2004年末,大陸手機牌照頒發權由信產部交到發改委手中,由「審批制」改為「核准制」,對牌照的管制逐漸鬆動,業界指出,取得大陸手機牌照的門檻並不高,僅需100萬支的生產量,少數過去的「黑手機」廠商也因此有機會正身。大陸官方企圖以促進競爭,加速淘汰較弱的業者,推動市場擺脫混亂失序的狀態。

然而,大陸手機品牌的整體市佔率並未因此而有所提高,反之,根據市調機構易觀國際指出,2006年第4 季大陸手機銷售總量達2,334萬支,季成長率為1.79%,本土品牌市佔率持續下滑。由於通路模式單一及供應鏈不完善等因素,據2007年2月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大陸國產手機品牌的市佔率已從2006年底的28%,下降到25%,創下歷史新低。

過去曾叱吒風雲的大陸手機業者,如波導、東方通信、首信等,普遍業績不佳而持續虧損。反觀品牌市佔率前2名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市佔率均有所上升,2者銷售量總和已佔大陸手機市場的57.7%。

手機產業普遍重整 增發牌照帶動本土業者積極性

儘管目前大陸手機品牌業者不被看好,但手機產業普遍面臨重組、洗牌的格局,並非只是大陸業者才會遇到難題。就連全球第2大手機大廠摩托羅拉也預警第1季將面臨虧損,同時調低全年的營收預估。而摩托羅拉內部正進行高層主管的重整,該公司手機業務主管Ron Garriques也於2月離職,轉投戴爾(Dell)懷抱。

諾基亞縱使賺錢,卻也裁撤旗下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並在全球裁員700人。日、韓的二、三線手機廠商更陷入潰敗邊緣,Pantech、VK等在毛利率直線下降的打擊下嚴重虧損,NEC手機也已退出大陸市場。
  
相形之下,在新一波突圍中,大陸手機業者反而顯得聲勢浩大,尤以廣東市場最為明顯。目前大陸已形成以長三角、珠三角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的3大手機生產基地,其中珠江三角洲的產能最大,接近3者總和的50%,且不包括黑手機。

以春季手機市場而言,深圳宇龍聯合中國聯通推出4款GSM/CDMA雙模手機,以共8款產品鞏固其在雙模手機的領先地位,超越三星(Samsung)、摩托羅拉等。而深愛通信、天宇朗通、七喜等新獲得牌照的業者,也加快向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等大城市進軍的步伐。深愛推出10多款產品進入內地各大城市;天宇朗通、七喜、國虹通訊的產品已進駐中域電訊、廣東協亨及龍粵通信等知名連鎖大賣場,範圍覆蓋整個廣東市場。
  
這些手機新軍由於缺乏品牌影響力,賣場對其產品心存疑慮,能殺進一線市場,進駐各大手機賣場已屬不易。除上述廠商外,步步高、金立、國虹、金鵬、天時達等新軍亦全力突破重點市場,而康佳、國虹通訊等則希望扭轉市場印象,以品質來強調自己的品牌形象。
  
此外,進攻海外市場也是大陸手機業者求生存的手段之一。深愛通信與荷蘭一家大型手機通路商合作,正式進軍歐洲市場。根據大陸商務部最新發布消息顯示,珠三角作為大陸最大手機出口基地,2006年深圳出口手機6,666萬台,價值42億美元,較2005年同期分別成長81.2%和57.8%。

國際大廠壓迫 朝低階手機、智慧手機突圍
  
大陸國產手機過去曾以低價在本土二、三線市場獲得不錯的成績,但隨著摩托羅拉、諾基亞以低階和超低階手機挺進,大陸業者依靠價格取勝的策略遭到慘敗。

形勢轉變促使業者另尋出路,消費者理想的選擇和營運商策略的調整,也迫使大陸手機產業朝向低階和高階兩極化發展,使市場不斷細分。業者在艱難的環境下,正各施手段求生存,目前策略可大致分為兩種,一是熱衷參與營運商的集中採購,靠量取勝,如華為、中興、海信等業者。由於中國聯通加強集中採購,中興、UT斯達康、海信、大顯、華為、宇龍酷派等,近來在CDMA手機的市佔率均有所上升。

另一條路則是走高階特色,發展結合商務功能、GPS、手寫、觸控螢幕、微型電腦等整合式產品,即轉型投入智慧型手機。200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銷量成長42%,高階手機的需求不斷擴大,且利潤較高,大陸業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塊大餅。

TCL 通訊表示未來主力是3G手機和智慧型手機,創維移動、康佳也早已將智慧手機當做下一步發展重點。生產MP3的珠海魅族,也宣稱已推出模倣iPhone的智慧型手機。夏新則在2006年香港通訊展會推出定價從人民幣1,500~4,000元不等的微軟(Microsoft)平台智慧型手機,並將其作為 2007、2008年的策略重點。隨著更多大陸業者以低價產品切入智慧型手機領域,將加速此市場成熟,但也可能很快成為另一項過度競爭的產品。

電子時報 黃千凌/DIGITIMES 2007/04/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