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種認證法在發行電子憑證時必須先提供姓名、地址等個人資訊,因此使用者不需要再輸入個人資訊進行抽獎、住房確認等利用手機執行的服務。
NTT Docomo、KDDI研究所、日立、NEC等4社從2004年起接受獨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委託,研究行動通訊資安技術的計畫,耗資6億日圓在3年後的今天(1/23)正式宣布成功研發不同手機業者間可彼此互通的手機認證技術。
這項技術捨棄了傳統ID與密碼搭配認證方式,改用較難被第三者盜用的電子憑證「公開金鑰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技術研發。使用者可透過電子憑證發行單位取得自己專屬的電子憑證,提供各種手機服務的業者則根據這個憑證來辨識本人,免除輸入密碼有可能被盜取的問題。
此外,由於這種認證法在發行電子憑證時必須先提供姓名、地址等個人資訊,因此使用者自然不需要再輸入個人資訊進行抽獎、問卷調查、飯店住房確認等利用手機執行的服務。
4社表示,此項技術的優點在於既能提升使用手機服務的安全性,不同手機業者之間也能利用統一的認證方式產製優良服務與商業機制,而利用此技術的手機實地實驗預定在1/25在77家手機相關事業者所組織的mITF(mobile IT Forum)中實施,2/6將由mITF與NICT共同說明實驗結果。(編譯/張志裕)
ITHome 文/張志裕 (編譯) 2007-01-23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