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TISPAN?MMD? 電信業新世代網路建置瞎子摸象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卻也能讓業者有更多思考空間

近2年來,全球電信業者掀起一波建置新世代網路(NGN)的熱潮,而伴隨NGN話題同時出現的市場上的,還有如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等電信網路平台解決方案。

很多人在談IMS,這似乎已成為電信業者最重要的新世代網路投資建置方向,當電信業開始思考建置NGN的需求時,會從技術、網路架構概念的角度去研究,而也許他們看到由3GPP聯盟提出的IMS概念解決方案,發現IMS所定義的部份架構與方向正是他們所需要的,進而選擇IMS做為建置NGN的方法。

電信業都需要NGN! 但並非IMS規格莫屬

但如果問我:「是否所有的電信業都需要IMS?」,我的答案會是:「不!」。電信業者不見得都需要IMS,但電信業者都需要投資建置NGN,而IMS是通往完成建置NGN的其中一條路,IMS無法為電信業者解決所有關於NGN的問題,它頂多只能解決部份問題,也不應該認為IMS就代表完整的NGN。

目前有許多聯盟組織都推出有關於定義NGN建置的規格方案,其中,IMS係由3GPP聯盟組織推出的NGN建置規格方案,而在歐洲另一聯盟組織ETSI也有1個NGN建置規格方案,稱之為TISPAN。

NGN設備商機發燒 惟設備供應商也仍在摸索

在釐清「電信業者是否真需要IMS?」這個問題後,接下來我想談另一個大問題,是有關於電信業者要如何透過多家不同的設備供應商完成建置NGN的目標。

以現在電信業者面臨的狀況來看,電信業者在決定建置NGN網路後,就會與設備供應商們接觸,其中包括路由器、交換器、網路應用服務解決方案等,電信業者會告訴他們,要按照IMS的技術規格建立一個NGN網路。

而對於這些各自專長於不同領域的設備供應商們而言,雖然很想要爭取到電信業者的訂單,但說實在話,這些設備供應商其實並不清楚該怎麼做。所以,IMS或其他規格方案就成為設備供應商達成任務遵循的方向,讓這些不同領域的設備供應商以此為標準形成夥伴關係,讓彼此之間的設備產品能夠互通互聯。

也許10年後,因為定義NGN架構的技術規格已相對完整成熟,因此電信業者在建置所謂的NGN時,就可以視自身網路應用的需要,直接從不同供應商手中購買 IMS元件,組合成一個完整的NGN網路平台。不過,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因為規格標準仍然不成熟,不論是設備供應商或電信業者其實都還在摸索,思考要如何達成建置一個理想的NGN架構。

電信業者「瞎子摸象」 找出心目中理想的NGN

不過,對很多人而言,其中也包括電信業者與設備供應商,仍難對NGN提出一個完整而全面的定義。若以個人的想法來談,我認為NGN指的是一個全面性單一化 IP網路架構,對電信業者而言,不論是既有傳統電信服務或是新應用服務,都能透過此一網路提供,而更重要的是,透過NGN網路的特性,電信業者能夠從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學習要提供何種新應用服務。

電信業者在面臨投資建置NGN的決策時,可能必須要從各種標榜自己是「NGN」建置規格的解決方案中進行選擇,但有趣的是,究竟是什麼是「NGN」,不同背景的聯盟組織有不同的主張定義。

以GSM 技術為主的3GPP聯盟就認為其推出的IMS是NGN,有線網路通訊技術背景出身的ETSI就推出TISPAN做為NGN的理想模型,CDMA陣營的 3GPP2聯盟就提出MMD,Cable寬頻陣營的CableLab就認為其推出的PCMM規格才是NGN。這些來自不同背景陣營的組織聯盟,雖都強調其推出NGN的建置規格方向,但目前為止,確實是沒有任何1項規格是足以涵蓋所有電信營運服務型式的NGN架構。

雖然電信業之所以投資建置 NGN,就是為了要建構一個理想(Idea)的網路平台,而每一個提出建置規格的單位,都認為自己的方案是最理想的。但既有建置NGN的規格其實都不夠完整,若有1家電信業者的業務涵蓋GSM、CDMA、ADSL、Cable,到底應該使用哪一套規格方案來建置NGN呢?所以,對於電信業者而言,在選擇建置NGN的規格方案時,其實就很像是「瞎子摸象」,不同的電信業者會摸到不同輪廓的NGN架構,再從不同的規格方案中選擇自己需要的元件進行NGN建置。

NGN架構、名稱五花八門 電信業者也很困惑

就是因為電信業者面對如此多樣的NGN建置規格,而每一項規格又都不是那麼完整,讓電信業者在下決定建置投資NGN會感到非常困惑。

在部份電信網路服務業者目前的網路中,已可見到部份NGN概念存在。在傳統非NGN概念的網路中,使用者係從網路傳輸層經過控制層接入網路應用層,但這樣無法確保網路運作的品質,但以Juniper過去已推行一段時間的網路建置概念而言,網路流量由傳輸層進入後會透過網路控制伺服器,再進入控制層進而接入網路應用層。類似這樣強調互動性、網路流量品質控制、智慧型網路的概念,其實早已在中華電信、香港PCCW中實際運行,只是當時沒有特別將此定義為NGN。

透過以下的例子,或可更進一步解釋電信業者目前的困惑,在目前網路架構中的路由器與Soft Switch產品,其實是共通的標準化產品名稱,但電信業者在面對不同設備供應商時,這2項產品的名稱卻可能千變萬化,路由器可能被稱為I-BGF、A- BGF,很多人都知道Soft Switch,但在不同設備商口中,就會變成I-CSCF、A-CSCF。這些五花八門不盡相同的產品名稱,也讓電信業者更困難辨別到底哪一種設備是自己需要的,或許可以說,大概有90%的電信業者都對這些問題感到很困擾。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NGN讓電信業更有彈性 

既然電信業者對於選擇NGN的建置規格與設備有很多的疑惑與困擾,但這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使用者會需要什麼樣的新的應用,就像是我們無法在1992年進行網路建置規畫時,就知道要在2006年的現在提供怎樣的服務給使用者,即使是2年前,也沒人能預知Youtube會如此受歡迎。電信業者非常困難去預知未來的應用服務需求,

就未來網路應用的發展來看,最貼切的形容就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因為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應用服務,是電信業者或設備商在當下想像不到的。而在NGN之前出現的ATM,就是只有單一規格的建置標準,所有人就是遵循此一標準去建置網路。而 NGN的建置不是以單一規格為依據,係以使用者的行為與需求做為提供服務的網路建置出發點,電信業者要把既有的多個不同網路在建置NGN時整合為一,其中的確有很多困難,但卻也能讓電信業者有更多思考空間,讓網路架構更彈性化,以靈活因應未來任何由使用者需求所衍生出的新電信應用服務,這也是NGN對電信業者在面對新世代電信網路服務時的最重要價值所在。(Juniper Networks亞太區技術長Matt Kolon口述,記者陳慧玲整理)

Matt Kolon於1999年加入Juniper Networks,曾擔任亞太區行動技術設計師與分析師工作,協助客戶設計行動網路,並提供無線與行動技術產業分析,後於2006年5月升任Juniper Networks亞太區技術長迄今。

電子時報 記者陳慧玲/台北

2006/12/2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