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寬頻城市的建置,對於提昇整體城市競爭力、強化政府服務運作效能以及縮小數位落差等社經問題,具有正面的實質幫助與指標性的意義,全球主要城市也紛紛開始進行各種可行的無線寬頻城市建置計畫,希望藉助政府的力量加速無線寬頻網路應用的興起;但對於既有網路服務業者(尤其是固網、行動電話等電信業者)而言,此類網路計畫運作成功非其所樂見,因為可能對其現有網路業務產生衝擊。因此,對於各地政府而言,整體計畫之運作,除了需考量是否有充沛的使用需求,以及成熟、穩定的技術支撐計畫長期的運作之外,另一個考量的關鍵因素應該是:是否有永續可行又可免除與民爭利之嫌的營運模式可依循。

目前無線寬頻城市的發展已有多種營運模式形式可供參考,基本類型包括以下數種:

1.Public Community:政府出資自行或委外建置網路,提供民眾免費的無線上網服務。

2.Public Utility/Authority:由水電、瓦斯等公營事業單位出資建置網路,並整合其現有帳務管理、客服系統提供用戶服務。

3.Cooperative Wholesale:政府出資委外建置與維運網路同時擁有網路經營權,但政府不直接經營而將其網路以批售之方式出租給ISP等服務業者提供服務。

4.Private Consortium:服務業者出資承租路燈、交通號誌、公車侯車亭等公有設施的AP設置與管線使用權,自行出資建置維運整個城市的無線網路並提供民眾付費之連線服務。

5.Nonprofit:由非營利組織透過基金會、財團法人等管道募集資金進行整體網路之建置與維運工作,提供民眾免費的網路服務或是協助民眾改善網路使用技能,以減少數位落差。

上述營運模式各有其優缺點,以「Public Community」模式而言,優點是政府具有網路主導權,可提供民眾免費服務、縮小數位落差,對社會經濟有正面的幫助,但必須持續支付龐大的維運費用且同時背負與民(服務業者)爭利之嫌。反之,若採由電信、ISP等服務業者主導之「Private Consortium」模式,雖然可減少政府投入風險同時提供相對優質的加值服務,但服務業者在商言商,以獲利為營運目標,自然不可能如同政府般提供低於市價的費率甚至是免費的服務。也有如美國費城市政府結合了「Cooperative Wholesale」與「Nonprofit」兩種模式的特點,推出「Wireless Philadelphia」計畫,一方面利用非營利組織運作籌湊資金進行建置,另一方面又與ISP業者合作,儘量減少對其之營運衝擊,似乎是目前較好的作法,可是此計劃營運剛起步,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總之,無線寬頻城市之建置確有其營運風險存在,包括使用率、投資報酬率等均屬未知之數,但是從提昇整體城市競爭力以及縮小數位落差等角度來看,確有其發展意義與需求,目前許多無線寬頻城市建置計畫的發展,包括「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計畫」或是美國費城「Wireless Philadelphia」計畫能否如期達成預定目標,都將持續吸引所有對無線寬頻城市建置有興趣的政府與廠商之目光,同時影響其未來發展動向。

如果計畫奏效了,勢必將激勵更多政府單位投入此類型之建置案,帶動全球建置熱潮,反之則可能因此降溫,迫使相關投入單位更加審慎評估投入風險,重新思考驗建置無線寬頻城市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有沒有基本面的需求奧援?相關的配套條件是否已經成熟足以支撐計畫長期運作?

工研院IEK電子組 周駿呈 2006/03/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