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IC卡整合個人醫療資訊、晶片金融卡全面上路、國民身分證即將換發晶片卡等,各種新式的付款機制與卡片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錢包裡的各種卡片越來越多,不過,再過不久,這些卡片可能全部變成一台手機,就可讓你全省走透透。
日本系統業者KDDI7月宣布,秋天將推出兩款Felica手機,主要是為了因應明年元月將上路的「Mobile Suica」服務,Mobile Suica是由日本JR捷運所主導的「手機月票」及「電子貨幣」服務,屆時日本民眾將可正式用手機付錢、搭JR地鐵。
替代悠遊卡 最快明年第二季
台灣台北捷運也將從今年9月開始測試這項服務,最近開始從網路徵求40位民眾參與這項試用服務,計畫測試半年,因此台灣民眾最快可以使用手機替代悠遊卡的時程,可能落在明年第二季或下半年。
科技試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第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技術」,目前新力的Felica技術、飛利浦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都是短距離無線通訊的解決方案,Felica已在日本測試,NFC也和諾基亞合作,在德國法蘭克福開始測試,顯示技術已進入一定的成熟階段。
從日本市場的經驗來看,日本系統業者NTT DoCoMo已在去年7月即宣布多款有Felica功能的手機,也涵蓋了2G的PDC及3G的WCD-MA網路,都可試用。KDDI在將近一年後終於跟進,在美規CDMA 1X網絡上推出兩款手機W32H及W32,同時推出結合電子貨幣、月票及會員證的「EZ Felica」服務,以便修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趕上JR地鐵要在明年1月推出的「Mobile Suica」服務。
諾基亞、飛利浦則在今年初首次進行NFC的票務系統應用測試,他們與德國法蘭克福與周邊的公共交通機構RMV合作,RMV乘客利用配備NFC技術的諾基亞手機3220,在法蘭克福與鄰近的哈瑙市(Hanau),都可以用手機購買、儲存與使用車票。
當手機成為一種付款工具,與其他虛擬替代錢包的金融卡或信用卡一樣,消費者最在意的還是「安全」問題。
機制嚴把嚴 設定三道安全鎖
KDDI計畫上路的兩款手機為例,設定了三大「安全鎖」功能,確保是由本人在一定時間內傳出付款的訊息,包括「遠程自動上鎖」、「Felica鎖」及「快速解鎖」等,消費者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使用Felica功能,也能透過數字密碼輸入上鎖口令,以限制第三者使用該手機的Felica功能。
在台灣計畫把悠遊卡與手機的SIM卡結合,這一部分由中華電信研究所進行開發,中華電信指出,手機SIM卡已是目前安全機制最嚴密晶片卡,將悠遊卡及電子貨幣功能結合到SIM卡裡,也會在安全機制上做最嚴密把關。
技術齊備之後,「商業模式」就是「錢包手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目前各國的短距離行動交易計畫,大多結合了手機廠、半導體廠、系統業者、金融機構及各種終端應用如交通、票務、便利商店等業者合作,投入相當資源開發,哪些人可以從「錢包手機」中獲利呢?
商機熱滾滾 系統業者大贏家
從目前台灣試行的手機悠遊卡機制來看,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行動及威寶電信五大系統業者都已加入「近端行動交易服務計畫聯盟」,未來透過手機付款或儲值時,可收取數據費用或進行帳單代收,再進行拆帳給其他業者,未來系統業者可能成為「錢包手機」的主要通路,成為最大的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