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2 01:22  工商時報  【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日商大和證券昨(11)日指出,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已成「瑞士刀」,也就是「功能特多、品質卻不見得特優」,預期未來廠商將放緩CPU與記憶體功能提升腳步,轉向相機、面板、音效品質的提升。

大和證券因此建議買進鴻海(2317)、晶技(3042)、大立光(3008)、富士康(FIH)等蘋果概念股。

根據Gartner的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將由2012年的34%成長至2016年的56%、達到13億支水準,以每年19%速度向上成長,惟這塊市場雖仍成長、幅度卻會逐年趨緩。

大和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呂家霖指出,智慧型手機發展已「太過聰明(overly smart)」,就像瑞士刀一樣、涵蓋各種功能,2013至2014年主要趨勢包括:

一、對手機大廠而言,未來在CPU/記憶體等半導體零組件的功能提升速度將放緩,而是進一步強化面板、照相、音效、外型等功能。

二、蘋果與三星未來2年還會持續擴大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因這2家都有其獨特營業模式,其他競爭對手很難成功模仿

三、儘管三星近期在IP專利戰輸給蘋果,但不會對整體產業生態造成太大衝擊、Android手機出貨速度也不會出現大幅衰退,因為此舉會加速Google與蘋果/微軟達成交叉授權,對Android陣營而言,成本增加可能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四、與三星相比,蘋果對大中華地區供應鏈廠商的獲利挹注幅度將增加,因為蘋果策略是創新產品零組件與材質、並加速委外代工,而三星則是所有零組件都內製或交給轉投資公司。

呂家霖指出,智慧型手機的成長其實是行動上網族群使用工具的延伸、從PC轉往手持裝置,當「每個人都使用網路」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有智慧型手機」時代就在不遠處,因此他並不同意智慧型手機未來將零成長說法。

只是,呂家霖認為,當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幅度將逐年趨緩、且又面臨上述4項趨勢之際,整體布局策略應以成本控管能力較強者為標的。

呂家霖在智慧型手機族群中看好品質佳的蘋果供應鏈標的,如鴻海、晶技、FIH、大立光,投資評等均列「買進」,而鴻海、晶技、大立光目標價分別為120、63、730元;並建議「賣出」宏達電,目標價則為24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