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線化」與「行動化」的連網技術日趨成熟,許多國家皆洞察無線或行動應用的趨勢,紛紛發展「無線城市」的基礎建設,並企圖透過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及「使用任何設備」皆能無線上網的願景,逐步帶動資通訊產業的相關投資、研發及民眾的使用需求。然而,打造「無線城市」的環境,可以透過無線連網基礎建設來達成目標;但民眾對於無線上網的接受度,甚至是對於無線上網環境的評價,才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相關應用產值及發展的關鍵性因素。本文將以消費者的使用行為出發,觀察我國行動或無線上網的運用現況與發展阻礙。

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在世界各國中表現出色,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數據指出,我國在全球寬頻用戶普及率排名第12名,在亞洲區域則排名第三,僅次於南韓及香港;而在全球上網人口普及率方面,則排名第17名,在亞洲區域則排名第四名,僅次於南韓、日本及新加坡。另外,根據資策會FIND於2006年8月所做的調查數據指出,我國家戶連網普及率為72%,連網家戶已達525萬戶,其中,更有高達八成七的連網家戶使用寬頻連網,這顯示我國家戶連網整備度極高。不僅如此,我國網路使用人口達1,452萬人,其中有近八成八的民眾會在家中使用網際網路;而在家上網的民眾中,更有高達九成二的民眾是「最近一個月內」曾在家使用網際網路,這進一步顯示出網際網路應用已普遍受到我國民眾所接受,並且與民眾日常生活間具有密切的關連。

近年來,「無線化」與「行動化」的連網技術日趨成熟,而民眾對於無線或行動上網的使用行為與需求也逐步顯現。綜觀全球,許多國家皆洞察無線或行動應用的趨勢,紛紛發展「無線城市」的基礎建設,並企圖透過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以及「使用任何設備」皆能無線上網的願景,逐步帶動資通訊產業的相關投資、研發及民眾的使用需求。然而,打造「無線城市」的環境,可以透過無線連網基礎建設來達成目標;但民眾對於無線上網的接受度,甚至是對於無線上網環境的評價,才是決定未來無線網路相關應用產值及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不論是台灣或者是其他無線網路發展先進國家,無線或行動上網的應用皆屬萌芽的階段。而在台灣,行動或無線網路的發展皆為近幾年來才逐步起飛,相較於網際網路已有十數年的發展,行動或無線上網應用行為則被視為家戶網際網路應用行為的延伸。若將「新興的」無線或行動上網視為「成熟的」有線寬頻連網應用的延伸,則會發現民眾對於無線或行動網路的基礎建設或相關應用的評價與需求,皆是以「有線的」寬頻網路做為需求的延伸與上網環境評價的參照點。而本文將以目前民眾家戶網際網路應用行為做為分析基礎,藉以洞察民眾對於無線或行動上網的需求,並勾勒出無線或行動上網相關產業未來發展的藍圖。

民眾重視連網頻寬與品質

根據資策會FIND於2006年8月所做的「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的調查結果指出,家戶網路使用者連網時最常遇到的困擾為「傳輸速率過慢」(21%)及「線路不穩」(11%),顯示出家戶網路使用者對於連網頻寬速率及穩定性的重視。若進一步區分家戶網路「經常使用者」(最近一個月內有使用者即為經常使用者)的網路應用項目來看,則會發現有使用各種網路應用的經常使用者,其家戶連網之困擾為「傳輸速率過慢」的比例,皆高於整體網路使用者的平均值;另外,「付費線上學習」、「影音視訊活動」及「網路電話」的經常使用者,對於「線路不穩」感到困擾的比例亦高於整體的平均值(如表一)。這顯示出家戶連網經常使用者對於連網頻寬與品質的重視高於一般的連網使用者。



民眾對於大頻寬連網的價格接受區間較高

若進一步針對連網使用者進行價格認知與測試,則會發現家戶連網使用者對於更大頻寬及更穩定品質的連網方式,其價格接受的區間較高。根據資策會 FIND調查結果指出,目前寬頻家戶每月實際連網支出約為933元,並與2005年的調查結果相當;但家戶所能夠接受的連網合理價格僅約653元,不僅較 2005年的調查降低許多,合理費用與實際費用的落差更相差近300元。但進一步將「光纖連網」及「WiMAX無線寬頻」引入,進行價格測試,則發現「頻寬速率」的誘因,可以提高民眾對於家戶連網合理費用的價格區間,不僅合理費用提升了兩百餘元,與目前寬頻家戶實際連網費用則更為貼近(如表二)。



傳輸頻寬與穩定度為推展行動或無線網路應用的重要課題

從家戶連網行為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出我國連網民眾對於「頻寬速率」及「連網穩定度」的重視。然而,當我們將行動或無線上網視為「有線」連網應用的延伸時,民眾勢必將以同樣標準來評價目前的行動或無線上網環境。同樣以資策會FIND調查數據來看,曾經使用過行動網路的民眾,認為其在使用行動上網時的主要困擾為「傳輸速度慢」(41%);而曾經使用過無線區域網路的民眾,則認為其在使用無線上網時的主要困擾為「連線品質不佳」(36%)及「傳輸速度慢」(31%)。因此,以連網傳輸「頻寬」及「穩定度」為題,提升行動或無線上網基礎建設環境,成為推展行動或無線網路應用的重要課題。

反觀我國的行動或無線上網人口。根據資策會FIND調查結果指出,截至2006年8月,我國行動上網人口為183萬人,行動上網普及率為8%,與 2005年相較之下,呈現持平的狀態。另外,無線上網人口則達276萬人,普及率為12%,較2005年呈現較大幅度的成長,年成長率超過60%。從近三年的趨勢來看,無線上網普及率的成長斜率較大;而儘管各行動電話系統業者的第三代行動電話服務(3G)於2005年下半年陸續提供服務,行動上網人口卻不見成長。但在同樣的調查中發現,在行動或無線上網人口中,最近一次使用是在「近一個月內」者,占了六成四至七成的比例;而最近一次使用是在「近三個月內」者,則占了八成一至八成五的比例。這顯示出行動或無線上網具有固定的使用人口,而非隨機充斥著「嘗鮮的」、「一次性使用」的人口;並且更無法斷定民眾對於無線上網的需求高於行動上網(如表三)。然而,行動或無線上網普及率的成長狀態,在需求端方面出了什麼問題?



從家戶連網的使用行為的角度觀之,無線上網的使用行為最接近家戶連網應用行為,不僅是使用既有的網際網路內容,更是使用類似的連網設備,進而將家戶連網應用行為延伸至無線區域網路的應用。但基礎建設環境的限制,阻礙了使用者行為深化的可能性。

無線上網需求快速發展,即將反映無線區域網路基礎建設之不足

儘管筆記型電腦具有可攜帶的特性,但無線區域網路訊號覆蓋率的不足,或者訊號傳輸死角的問題,反而影響了使用者深化其應用行為的可能性。在資策會 FIND的調查中,使用無線區域網路的民眾中,僅有約四成八的比例,在住家及辦公室以外的「公共區域」使用無線區域網路(如圖一);而應用的內容侷限在「資訊瀏覽」、「資訊搜尋」及「收發電子郵件」等項目(這項目皆在五成以上之比例),而需要高度安全性的「網路購物」或「金融交易」及需要大頻寬的「各種線上娛樂」等應用,使用比例卻皆不滿一成。這顯示無線區域網路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尚在初步的萌芽階段,應用行為的延伸尚不如家戶網際網路應用行為來得深廣。而以家戶連網應用行為的模式來看,無線區域網路使用者的應用內容只會逐漸加廣、加深,一旦民眾透過無線區域網路使用需要大頻寬、高速率及高穩定性的應用內容時,將會即刻反映出無線區域網路基礎建設的不足。

相較於無線區域網路,行動網路的訊號覆蓋率極高,造就了「公共區域」行動上網的比例(61%)也相對較高(如圖一),但儘管行動電話系統業者企圖將許多網際網路應用「行動化」,然而終端設備(如:手機、PDA或Smartphone)的硬體與傳輸限制,影響了行動網路應用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同樣在資策會FIND調查中指出,行動網路使用者最主要的應用內容為「圖鈴下載」(41%)、「資料搜尋」(24%)及「收發電子郵件」(21%),其餘「交易型」或「娛樂型」的加值服務,則應用比例甚低。但在家戶連網行為做為評價或參照點的前提下,對民眾而言,行動上網卻是具備諸多的不便與限制。



使用介面不友善,影響使用行為的提升

根據資策會FIND於2006年5月所做的「我國消費者無線應用認知與需求調查」,行動網路使用者在過去一年內,使用行動網路的平均次數為71次,遠低於使用無線區用網路的使用者(187次)。這個數據的背後,隱含著行動網路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儘管在行動網路有極高的訊號覆蓋率,但是在終端設備(亦即手機)及行動網路內容的設計方面,卻對行動網路使用者相當地不友善。以目前行動網路上最受歡迎的服務內容「圖鈴下載」來說,高度的訊號覆蓋率及目前行動電話系統業者所能提供的頻寬,已能針對「圖鈴下載」這種「非同步溝通」的服務項目,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然而,如「娛樂型」或「交易型」等類「半同步溝通」或「同步溝通」的服務,除了訊號覆蓋率、頻寬及傳輸品質的問題需考量外,終端設備(如手機)的支援程度、行動網路入口網站(portal)對使用者的友善程度、甚至是應用服務「軟硬體設定」流程的友善程度,皆會影響使用者進一步使用的意願及使用的頻率。

在終端設備方面,目前行動連網的主要設備以手機為主,每年手機型號推陳出新的頻率極高,但卻不是每一款手機都能支援每一項行動網路服務;另外,行動網路入口網站的設計,必須讓使用者一個個點選欲使用的項目,才能得知自己的手機型號是否能支援該項服務;而在下載或使用該項服務前,使用者甚至無法瞭解服務內容的品質,即告知收費訊息,這些因素皆會讓使用者卻步。手機支援性的問題、行動網路入口網站設計不友善、甚至是下載或設定過程的困難度,相較於一般家戶連網行為「開機-連網-使用」的單純程度,皆會讓行動上網潛在使用者裹足不前,進而讓使用人口無法持續擴大;而在市場規模無法持續擴大的狀況下,行動網路內容提供業者(Content Provider)更不敢貿然投入服務的改進與研發,而如此就造成了惡性循環。而終端設備製造業者、行動電話系統業者以及行動網路內容提供業者勢必得進行密切的產業互動與整合,才足以突破惡性循環的僵局。

頻寬、穩定度及友善的使用介面,為促進消費者應用的關鍵

網際網路的應用已深植在民眾日常生活中,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民眾對於網際網路的認識逐漸提升,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則越來越廣泛,對於網際網路的依賴度也越來越深。而當我們視行動或無線上網為未來網際網路應用的趨勢時,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目前行動或無線上網環境對於民眾使用行為上的阻礙與限制。

在當下,Web2.0的概念如浪潮般席捲網際網路,民眾在家戶應用網際網路的行為,亦隨著網際網路的新興概念浪潮,提高其對於網際網路應用環境的標準。然而,當我們視行動或無線上網為家戶網際網路應用行為的延伸時,行動或無線上網環境即表現出其不足之處。在未來,民眾網際網路應用越來越深,其在家戶應用上「大頻寬」、「高穩定」及「互動性」的需求,會逐漸移植到無線區域網路和行動網路上。儘管在現階段,民眾對於無線或行動上網環境的認知,仍屬於陌生階段,但網際網路多變且速變的特性下,民眾需求的滿足點將急遽提高,而屆時行動或無線上網環境的脆弱面,則將阻礙民眾使用行動網路或無線區域網路,而民眾使用行為與需求無法擴張,則將進一步地扼殺我國行動或無線網路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

(FIND研究員:孫鴻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