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家裡就可以作好「健康管理」,絕對不是夢!

這幾年來,網上問診,網上觀看心臟開刀手術,台灣早已突破技術上的困難,尤其離島或偏遠地區的醫療環境窘困,在結合科技的力量下,拉近了大醫師與小病人之間的距離,也解決偏遠地區專業醫師不足的問題,不過隨著人口老齡化,遠距離的健康照護,更成了刻不容緩的旗艦計劃。

一台終端機,可以測量出你的血壓、心跳、血糖、體重…等所有基本健康資料,在檢測完的同時,可藉此終端機傳輸給親人、醫師,讓他們「看管」你的健康,如果指數太高,會緊急發出急救訊號,在第一時間通知相關人員搶救你的生命。一台看似簡單的終端機,卻擁有「保命」的最大功能。

政府列為重點服務業

據統計,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每年遞降,而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估計在二○二五年,將由目前的九.八%成長至二○%,不僅人口老化,能照顧老年人的年輕人也少之又少,因此台灣政府早已悄悄啟動遠距照護計畫。行政院經建會「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選定十二項重點服務業,其中一項就是「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一九九三年行政院規劃執行「國民健康照護資訊網計劃」及「社區長期照護計劃」,九四至九七年,衛生署也提出「全人健康照護計劃」,○ 六年,經濟部技術的「銀髮族U-CARE旗艦計劃」,即是針對獨居、失能老人提供完善的照護。

遠距照護可以說是一個全然創新的營運模式,不僅將掀起醫學界經營模式的大轉變,也將牽動無數相關產業的發展,包括醫療設備業者、IT電信、保全業、網站入口平台、通訊業者…等等,粗估單單台灣市場規模就高達七十億元。

工業研究院醫材中心主任邵耀華表示,現在很多醫院的家醫科結合資訊室,為遠距照護這塊領域作布局,像台大醫院、萬芳、馬偕、長庚、榮總…等,都已著手,而這樣的產業鏈,串起一個全新的營業模式。

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邵耀華說,醫院先試行讓重患者帶回一個機器,病患在家裡自行量血壓、心跳、體脂等等基本資料,然後藉由此機器回傳給醫師,再作判讀分析,但是專業醫師恐怕沒有時間長期盯著回傳的資料,此刻就產生了一個新的營運模式,醫院必須成立一支類似信用卡的客戶服務中心,可二十四小時提供服務,只要發現病人的數字異常,就可通知病人立刻回診。

遠距照護的用意,不外乎就是照顧你的健康,同時也節省醫療資源的浪費,像是許多慢性病患,其實不一定每次都必須回診,只需拿藥,不必苦候醫師門外多時,卻只是拿一個一樣的藥,費時又費工。而且病人的資料也可以作彙整,不會腳痛醫腳,頭痛醫頭,更能對症下藥,減少健保的浪費情形。

通信業、器材業網住大商機

除了醫院經營模式大改革外,串連醫師與病人的系統通信業者,及提供病人的設備,像是醫療保健器材、血壓計、血糖計、心電圖機、體脂計…等等,也都網住大商機。像中華電信既給合國內醫療院所開發台灣行動健康照護服務,以醫院建置WiMAX/WiFi基礎網路,作到醫療院所與居家照護,及社區定點醫療服務的功能。未來可針對健康照護服務收費,每月費率從一百元到六百元不等。

中華電信在遠距照護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能在三年達到二萬有效用戶,逐年增加至第八年達到五十萬用戶的市場規模。

有通信業者的舖路,腦筋動得快的建商,趕緊推出以遠距照護為主題的建案,像是遠雄建設,與馬偕及工研院合作,首度讓遠距健康照護進入大型社區,其特點在社區規劃初期,即整合遠距居家照護技術平台相關系統、網路及儀器,建商在每一住戶家中,就裝設好簡便易用的監測儀器,讓住戶可以每日定期地在家自行檢查相關生理指數,並將資料上傳至居家健康管理系統。

這套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可在家舒服測量多項生理數據,還能跟醫生遠距互動,粗估節省醫療成本高達三三%至五五%,更可節省六○ %看診時間。

不過,法規上線上諮詢不涉及診斷或治療,僅提供醫療資訊,但畢竟多一分照護,多一分健康管理,也帶動更多產業商機。

工商時報/產業關聯/A6版 林祝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