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參與一頭熱 頻譜開放只聞樓梯響

本土環境再不到位 台灣WiMAX發展恐僅存代工機會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於2006年8月公告無線寬頻接取開放業務的意見徵詢書,宣示台灣2.5~2.69GHz頻譜執照將於2007年3月開放,意味台灣的WiMAX頻譜發放終於有明確時間表,對引頸企盼許久的無線寬頻營運商和設備廠商來說,總算放下心中大石。

事實上,台灣產業界討論WiMAX已久,2004年當台北WIFLY無線寬頻建置案展開時,產業界隨即提出有關運用WiMAX進行無線寬頻網路佈建。 2005年在經濟部「行動台灣應用推動計畫」中,更將WiMAX列為技術選項之一;行政院則由科技顧問組負責統籌,規劃出「TW-WiMAX發展藍圖」;再加上「WiMAX加速計畫」等,2005年堪稱台灣WiMAX年,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如同龜兔賽跑寓言,起跑速度快的台灣WiMAX並未改變任何現狀,全球其他原本觀摩台灣發展的國家卻已推出WiMAX服務。當然,產業界憑藉過去良好基礎陸續取得代工訂單,但在欠缺本土應用市場驗證下,產品規格主導力量較小,僅能採跟隨國際大廠策略。

除政策面決定緩慢外,服務業者與設備業者對WiMAX熱度不一,傳統ADSL或3G業者對WiMAX保持較為觀望和保留態度,造成相關無線寬頻服務遲未推出。從技術上來看,若就WiMAX和3G的傳輸能力,以及WiMAX成為ADSL最後一哩替代方案的可能性,未來WiMAX新基礎建設若能早日到位,勢必對民眾生活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WiMAX與3G網路交叉互補 可望擴大涵蓋面
建構無所不在連網環境

IEEE 制定的802.16規格,目前已完成固定式802.16d與行動式802.16e標準,並由WiMAX Forum負責統籌全球各地的設備認證與網路運作事務。已有多家設備製造商於2006年初通過採用802.16d標準之固定式WiMAX的設備認證, 802.16e規格自從去年底成為標準後,WiMAX Forum亦於2006年9月進行802.16e第一次設備插拔大會(Plugfest)。

802.16d 理論上使用20MHz頻寬時最高可達到75Mbps的速率,若根據易利信(Ericsson)的測試數據,在以64QAM 3/4調變技術與3.5MHz頻寬的條件下傳輸速率為13.09Mbps。在802.16e方面,使用5MHz的頻寬則可達到15Mbps的速率。

另一方面,同樣具備無線寬頻傳輸能力,且為目前全球多數電信業者採用的3G技術,規格分別為WCDMA和CDMA 2000。WCDMA傳輸速率介於384Kbps~2Mbps之間,後續升級過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規格,理論上則可提供14.4Mbps,而實際上目前晶片可提供的速率大約只能如高通(Qualcomm)所提供的7.2Mbps速度左右。

另外,就CDMA 2000來說,一開始CDMA 2000 1xEV-DO Rev 0可提供2.4Mbps,後續Rev A版本則達到3.1Mbps,其它傳輸速率更快的版本皆還未達到量產或尚在制定當中。

從應用面來看,使用3G技術提供約1.5Mbps的速率下載一張CD的音樂,大約需要5分鐘8秒,若傳送45分鐘長度的電視節目約需180分鐘,而下載 120分鐘長度的DVD電影檔案則需要480分鐘時間。若改以WiMAX傳送,當WiMAX提供12Mbps左右的速率時,下載一張CD音樂需39秒, 45分鐘長度的電視節目約需22分30秒,若傳送DVD電影則約60分鐘就能傳輸完畢。

就佈建成本來談,建置WiMAX網路所需成本只需要3G的10分之1,在相同環境與傳輸參數情況,若欲得到相同的資料傳輸速率,佈建3G所需基地台數量將是WiMAX的2倍左右。

但就網路涵蓋面而言,由於3G起步早,目前可說是各種無線寬頻技術中涵蓋面最廣者。WiMAX與3G相比,不僅是新興無線寬頻技術,同時也較適合都會區網路佈建,涵蓋面有所不及。

綜合考量傳輸速率及網路涵蓋面,3G及WiMAX若從互補角度出發,進行網路佈建,可望構築出綿密覆蓋。不論對政府或企業來說,欲提供網路服務不再侷限於實體線路;當民眾置身住家或公司以外場所,都有機會透過網路處理公務或日常生活事務。

無線技術本質 加上硬體設備標準化
WiMAX具顛覆電信產業結構力量

WiMAX的出現,除在無線寬頻技術上的突破外,對電信產業結構亦有所影響。台灣電信產業結構歷年來皆以中華電信一家獨大令人詬病,即使開放其他固網業者成立,情勢並未改變,其他固網業者多需花大筆費用向中華電信租借線路使用費始得以營運。

近幾年來政府積極規劃最後一哩替代方案,希望能提供其他業者公平競爭機會,並可推出更低廉且方便的連網服務給消費者,觀察WiMAX無線寬頻網路技術的進展,正好可以成為業者經營最後一哩的替代方案。

依據業者在台所進行測試案例,目前WiMAX技術大約可在距離基地台7公里之外提供8Mbps的傳輸速率,隨著使用頻段、頻寬、調變與天線技術等參數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此觀之,已達到ADSL寬頻固網所提供速率,而未來使用MIMO技術之後將更可達到數倍的速率。

此外,WiMAX更不需要ADSL開挖馬路埋大量線路等耗費大量資金的動作,是相當低價的寬頻網路接取方式。對佈線不易的地形環境,或經濟環境並非富裕的開發中國家,WiMAX可謂最佳解決方案。

硬體設備標準化,則是WiMAX另一項改變產業生態的原因。無線寬頻接取產品存在多年,但一直受限於成本及互通性問題,始終無法被市場大量採用。如今在WiMAX Forum大力推動下,標準制定及互通測試如火如荼進行,加速服務實現。

目前市面上已看的到固定式WiMAX 室內及戶外型用戶端產品與基地台,根據英特爾(Intel)與各家業者推估,2007年將推出行動式WiMAX基地台與PCMCIA卡產品,並於2008 年推出內建行動式WiMAX晶片於筆記型電腦的設備,而2009年之後,手機與PDA等手持設備也將搭載行動式WiMAX的功能,未來3年內WiMAX設備將全部到位。

本土環境早日到位 方有助台廠掌握服務規格主導權

誠如本專題一再強調本土環境建立的重要性,如欲藉WiMAX推動台灣通訊產業轉型,以及提供民眾更優質連網環境,台灣WiMAX服務絕對要扛起領頭羊角色。若再觀察近3年全球對 WiMAX態度轉變,從原先懷疑保守,到現在積極參與。我們可從設備業者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晶片業者德儀(TI)、高通,電信業者Sprint Nextel近期對WiMAX佈局,可略知一二。

因此,現在已不是做或不做的決定,而是思考該如何加速追上全球發展步伐。台灣於硬體開發及製造功力全球有目共睹,現有機會從WiMAX仍處產業萌芽期即跨入,應把握此契機發展服務。因為面對數位匯流趨勢,掌握服務規格定義權,硬體端競爭態勢亦隨之確立。

未來台灣WiMAX服務若能按NCC所公佈,於2007年4月發照,順利於表定時間推出;再加上台灣向WiMAX Forum爭取在台成立第4個設備認證實驗室,預定於2007年中成立。在服務及設備基礎建設陸續到位,台灣仍可在全球WiMAX發展歷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



電子時報 DigiTimes Research企劃 2006/11/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