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斐是一家專門投資高科技產業的風險基金公司的合伙人。他把WEB2.0看作是一個商業機會,而不是一個"概念"或是一種"潮流"。"我們不會讓概念牽著鼻子走。"他表示,"你是Web 1.0、Web 2.0還是其他什麼並不重要,我們關注那些有潛力發展成為實實在在的業務的公司。"

他所在的公司,在中國管理著1.2億美元的聯創策源(Ceyuan Ventures),在今年7月剛剛投資了一個典型的Web 2.0網站豆瓣網(douban.com)。聯創策源在中國並非獨行軍。據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的調查顯示,國內每個網民上網的平均時間是每周16.5小時。風險投資者帶著期待高額回報的心理,將百萬美元投資于中國虛擬世界的案例絕非少見。例如,千橡互動公司(Oak Pacific Interactive),一家管理著7個充分體現Web2.0概念的在線社區或社會網路網站的公司,今年3月從一個投資財團收到了4800萬美元的投資。通用大西洋(General Atlantic)和多爾資本管理公司(Doll Capital Management)都是該財團成員。

北京的風險投資研究機構清科創投(Zero2IPO)的研究表明,中國在2006年上半年吸引了7.72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8%,而與因特網相關的專案占到了投資總額的35 %。

"這可能是亞洲私有資本產業史上第一次同時出現二大市場──中國和印度──都同時以如此高的速度增長,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流入。"亞洲私有資本研究中心 (Center of 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 Ltd.)的執行董事凱思琳‧吳(Kathleen Ng)說,"你們的市場很大,正在從投資者那里汲取巨額資本。"

張濤是這個舞檯上的活躍者之一。在2002年張濤就開創了他自己的餐飲指南網站──大眾點評網(dianping.com),並在今年早些時候獲得了紅杉風險投資基金(Sequoia Fund)的風險投資。"在我們創業之初,美國和中國都還沒有出現Web 2.0的概念。"他列舉了三個給予他們創業靈感的例子:亞馬遜公司(Amazon.com),它的成功部分歸功于大量而高質的網上書評;維基百科 (Wikipedia),它讓他相信群眾的集體性智慧並不輸于專家;還有美國的一份著名的餐飲評論和評級雜志 ("ZagatSurvey")。"一兩年之後,我們才意識到大眾點評網正是一個典型的Web 2.0公司。"

解讀Web 2.0

"那些成功的公司將會創建出那些向用戶學習的應用,通過一個參與性的體系來構建一種無比倫比的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軟件界面上,更體現在共用資料的豐富程度上。"科技出版社奧萊理媒體公司(O'Reilly Media Inc)首席執行官提姆‧奧萊理(Tim O'Reilly)在他去年9月出版的公開報告中試圖如此定義Web 2.0。

即使是奧萊理本人都覺得給Web 2.0清晰的定義不是件輕松差事,他採用了一個類比,"正如很多重要的概念一樣,Web 2.0沒有一個清楚的邊界,但有一個重力核心。你可以把Web 2.0直觀地看成是一套原則和實踐,這套原則和實踐把像太陽系一樣的所有站點維系起來,這些距核心距離不等的站點又體現出了部分原則。"

另一種描述WEB2.0的方式是,作為萬維網的第二代,它正試圖建立起基于網路計算平台的易于創造的服務,這種服務將會取代今天的桌面軟件。沃頓商學院資訊技術高級總監肯代爾‧懷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認為,網路將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哪家公司的應用程式界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s, APIs)會成為標准。APIs是用于建立起軟件應用的一套程式、協定和工具。"微軟為何如此憂慮谷歌的原因之一是兩者正在爭奪未來網路發展的APIs的控制權,它將會牽涉到微軟的歷史性優勢的核心。

他補充到,有關于API之爭的有趣之處是,雖然谷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其他網站,例如Amazon和Salesforce.com為了加速網路服務的發展,也在建立他們自己的APIs。雅虎也會是一個重要的對手。

聯創策源的張斐認為:"Web 2.0是互動的一種模式,加強了用戶的參與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博客網站和社會網路網站。盡管如此,這個概念相較于因特網誕生時的初始涵義並無新意。這個概念只是一個形式。"

大眾點評網的張濤回應了上面的幾個觀點,"Web 2.0並不新。在我看來,它是Web 1.0 的自然延伸。比如,BBS,這種用于交換資訊的在線論壇在網路上就早已存在。許多在線服務都有Web 2.0的元素。例如易貝(Ebay)的交易功能和攜程網(Ctrip,中國最大的旅游在線服務供應商)上頗為流行的旅游論壇都是典型的2.0元素。"

殘酷的生存游戲

風險投資者在投資于初創企業時都懷抱希望,希望這些公司能在將來某一天產生豐厚的利潤。但問題是:什麼時候?

"我們不知道。"張斐回答說。"我們只對那些有潛力在將來創造出自己市場的公司進行投資。這些Web 2.0公司仍然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他以博客網站為例,"他們的收入主要依賴廣告。博客中國(BlogChina)和中國博客網(Blogcn),這兩個國內主要的博客網站當時被冀望能有突出表現,但至今也未有建樹。"他覺得這個現象的背後原因在于,那些傳統的、所謂的Web 1.0門戶巨頭趕上來的速度非常快。以他們巨大的用戶基礎和穩健的財務支援,純粹的Web 2.0公司很難在廣告上分得一杯羹。更別提整個中國的因特網產業的收入規模了。中國因特網業務的收入為每年3億-4億美元,遠低于美國,這也使得他們的生存環境更為艱難。

據業內資料表明,中國的網路公司的收入結構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短信服務、廣告和網路游戲。但是仍有一些企業家在嘗試通過秉持真正的Web 2.0精神來開創收益,而並非依賴于廣告。

個人門戶網路社區服務公司踢踏網(teeta.com)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吳沙林說,他能夠比一些同行的業績略勝一籌的秘訣即在于他們在設計系統的同時都融合了移動服務的平台。"展望未來,我們不想依賴廣告來創造收入。我們在嘗試通過典型的Web 2.0方式z荈}拓一些獨特的商業模式。"

在線約會網站百合網(baihe.com)的創辦人田範江說,他們的收入將來自願意支付網站提供的配對服務的會員。但是他也承認,盡管百合網的注冊會員已經超過了六百萬,公司仍然在努力打造更多特色服務,來增強它的吸引力。

"我們正在餐館和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平台。"張濤自信自己能建立一個為都市消費者打造的本地搜索的模式。"攜程網進入了旅游業,前程無憂網進入了招聘服務業,我們的方向則是本地搜索。"盡管目前還未盈利,但他宣稱他們明年將達到損益平衡。

真正的區別

"那些Web 2.0公司將花上3到5年來學習和成長。現在是調整的時候。"張斐認為,"朝前看,我們把賭注押在中國的移動因特網服務。中國擁有3到4億手機用戶,這是個巨大的市場。1.0或者2.0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我們尋求的是有巨大潛力的突破性技術。"

張濤借用了他的移動電話來比擬他對于Web1.0和2.0之間差異的理解:"十年前,你看那些摩托羅拉手機和磚頭一樣的笨重,但擁有它的人仍然樂在其中而且引以為傲。但今天,如果你想要賣出一款手機,你就需要展示出非常獨特的設計和功能,今天的顧客對手機的要求非常苛刻。"

"這跟網路服務是一樣的道理。網路用戶將對你的產品或服務越來越理性且挑剔。"他說,"Web1.0和 2.0的差異並不在于商業模式,而在于運營模式。換言之──就是你的網站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客戶服務和資訊收集方式之間的差異。那些有著海量龐雜的資訊和廣告的門戶巨頭,例如新浪網目前的界面形式,將最終退出歷史舞台,這僅僅是個時間的問題。"張濤預測說。

北京新浪網 (2006-09-23 18:18)

【本文由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下屬的沃頓知識在線(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授權刊登,有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