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技術的新概念正在迅速滲入企業軟體的設計和行銷當中。分析師指出,諸如blog和AJAX(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 )等Web 2.0 技術正開始在企業中展現潛力。

主要針對企業銷售的IBM 在上星期三公佈了QEDwiki。這一專案的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混合使用wiki,RSS以及簡易網路腳本語言(scripting )。

同樣地,大眾市場的行銷手段也開始為企業軟體的行銷所用。

曾經是創新溫床的企業軟體市場開始搭消費網路的順風車,人們開始習慣將桌面資料和網路服務相結合。專家們預計,這是一種轉變,這種轉變可能撼動傳統的企業軟體模式。

Burton Group分析師Anne Thomas Manes 表示:「blog和wiki百科開始進入企業,因為它們是一種簡單輕便的協作技術。消費端領域存在很多新鮮有趣的應用,我敢確信,有人正考慮將一些概念應用到企業當中。」

企業用戶和消費端用戶相比存在鮮明的區別,但軟體公司,尤其是小型公司,能夠運用消費用戶市場的策略去和大型軟體公司進行競爭。

其中一個機會存在於軟體公司的銷售方面。部分軟體商不再採傳統業務人員拜訪企業採購部門的作法,而是直接訴求真正願意採用工具的用戶。

比如,新創公司Visible Path免費提供入門級的社交網路軟體給銷售人員使用。如果一家公司當中有足夠多的人使用這種軟體,那麼Visible Path就很容易向這家公司銷售軟體的高階版本,這種高階軟體版本的安全性和功能更好。

Visible Path公司執行長Antony Brydon 表示:「一年前,我們必須走進一家公司,對他們說,你從來沒有聽說過社交網路,你不瞭解它的價值,但我們準備說服你買下。現在,你可以說,你的銷售人員已經在使用這種軟體。讓我來示範一下接下來你該怎麼作。」

Brydon表示,這種途徑比傳統作法更好,因為用戶已經用腳進行了投票。相較之下,傳統由資訊長和業務主管決策、自上而下的採購模式經常導致企業買到人們不願或不太使用的產品(shelfware)。

尤其對中小公司來說,代管商業應用有助於「好用再買」成為一種可行的途徑。

比如,公司不需花費10萬美元購買軟體,就可以馬上註冊使用代管應用,比如Salesforce.com,然後按月付費。

Sphere of Influence 顧問公司執行長 Dion Hinchcliffe表示:「你沒有必要為一般的問題部署昂貴的IT系統。它是一種自助式的IT服務。」

採購人員也能夠更依賴用戶的口碑進行決策,這些人可以使用程式,測試其效果,然後推薦給經理,這種「自下而上」的模式是開放原始碼社群的典型模式。

對於目標用戶是企業用戶的軟體公司來講,放棄傳統的企業銷售模式可能是一種關乎生死存亡的事情。

前甲骨文總裁Ray Lane本月初在Speaking at the大會上表示,企業軟體公司需要重新制定他們的價格模式,以便和更大的公司競爭。

他說:「整個軟體產業在90年代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這就是太重視採購人員,而不是用戶。」

他推薦採用「人際」模式:新軟體公司應該將目標對準企業當中的使用個體,利用免費,使用簡易的軟體去進行試驗。

一些專家也認為,以服務為導向的架構(SOA )應該借鑒Web 2.0 的技術與簡單特點。

IBM 正在這麼做。它的QEDwiki 專案專門為那些沒有正式編程培訓的銷售人員而設計,這種網路應用程式彙整來自不同來源的資訊。

比如,某一使用者可以結合公司內部的資訊與外部公共資料資訊,來追蹤禽流感對員工的影響。

微軟也在深入Web 2.0 ,SOA 以及服務軟體領域。在三月召開的Mix 06大會上,微軟贊助了一家名為Spark 的公司,以便發現能夠同時適用於商業和消費端用戶軟體的通用技術性設計方案。

當然,很多Web 2.0 軟體仍然存在嚴重的技術性缺陷,比如安全性,這令企業用戶感到擔憂。

在市場行銷方式,直接吸引終端用戶的目光也有其局限性。企業技術長以及其他負責IT的主管可能更晚參與到軟體的使用過程中。

消費端用戶技術對企業軟體行業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影響現在還無法預料。但無論如何發展,企業軟體廠商也總能夠從消費端用戶技術領域吸取有益的靈感。

JotSpot執行長Joe Kraus表示:「很多人都說企業軟體已死,但其實這個市場並沒有死亡,只是已經有新模式開始在醞釀了。」

CNET新聞專區:Martin LaMonica  02/05/20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