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固網執行副總經理錢鋒

許多電信公司對WiMAX技術都非常有興趣,固網業者也認為具非常前贍性的商機,但製造成本的趨勢還在變化,電信公司甚至投資架設測試網路,觀察可行的應用模式、訊號品質與滲透率,及訂價策略。而WiMAX設備成本的變化曲線,也將決定WiMAX營運模式及商用化的爆發力。

WiMAX應用2007年展風貌

英特爾(Intel)2005年12月在北非突尼西亞舉辦的WiMAX Now活動,會中有2大重點,第一,宣示全世界已經有十多家電信公司著手進行WiMAX測試網路,中華電信與台灣固網都是參與業者;第二就是,英特爾想把 WiMAX塑造成現在進行式,而不是兩三年後的願景,有助消弭數位落差,因此取名為WiMAX Now。

目前,台固在WiMAX Now的專案裡,建置了2個基地台(base station)測試網,分別位於南港軟體園區,及汐止的東方科學園區,共計有100~200個用戶終端設備(CPE),同時也與宏碁及經濟部密切合作, 3方提供資源,是1項正在進行的計劃。預計為期1年,用戶參與使用的實際數值,將幫助分析未來營運模式所用重要資料。

先談WiMAX應用,主要區分為固網及行動兩種應用模式,討論WiMAX商業模式,並不能以一論之,因為牽涉到各國法規外,行動式、固網式的技術規格,以及城市、鄉村的區域特性,交叉配對後,各國家都會發展出自己的模式。韓國因為國家寬頻普及率高,因此對發展固網應用的興趣較低,但歐洲有些地區寬頻普及率不高,而 WiMAX發展寬頻無線上網,不用挖馬路,大大節省社會成本,因此有些業者仍能從固接式應用中找到商機。

有家香港公司投資英國1家小電信業者,當地固網普及率不高,價格又高,有業者已經不能等WiMAX量產才進入市場,決定用Pre-WiMAX來搶市場先機,業者對成本與時間的取決也不一樣,先進市場搶用戶,等WiMAX成熟或價格下降後,再升級為WiMAX設備,也是可行之道。但這種模式,在台灣就沒有機會。

新加坡是個海港型城市,估計每天停泊在港口的大小船隻平均接近1,000艘,是亞洲的轉運站。新加坡有業者在港口建置WiMAX,讓訊號可以涵蓋所以停泊的船隻,不下船的船員可以使用無線網路上網,塑造了一個數位海港。這也是WiMAX在不同地區,不同需要所創新出的營運模式,這都是需要業者去想,WiMAX 不會只有一種模式,而會因為地點不同,出現很多面貌。部分美國城市用Wi-Fi建置城市無線網路,做消保、警察應用相當普及,而不是提供消費性上網使用。

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無線台北,究竟要用什麼模式及應用來主推,從Wi-Fi到WiMAX之間嚐試的過程,需要時間來證明。未來,WiMAX的技術及成本趨勢的觀察,也是如此。或許聽起來有些茫然的感覺,業者現在小心地投入部分資源,試探市場的水溫,等到市場發展態勢較明確時,那也就是業者縱身躍入的時候,保守估計大約在2007年,市場會比較有可為。

關乎訊號品質 基地台是下一個頭痛問題

WiMAX在台灣使用的頻段是 3.5G的部分,在主管機關允許經營Wireless Local Loap,固網業者做固定式應用仍要付使用費,遊戲規則訂。現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剛剛上路,擺在委員面前滿滿的文件,但對於WiMAX固接式及行動頻段及執照發放,希望能提前一些優先順序來處理。

WiMAX基地台在台灣是相當敏感的問題,但所有的無線通訊技術,必須找出政策上的處理通則來解決基地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抵制,因為無線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出現,可能會扼殺新興產業的萌芽。經濟部扶植電子產業,交通部與NCC等主管機關必須協調,找出產業發展與社會公平的平衡點。

不過,業者對3.5G頻段也不是太有信心,因為WiMAX基地台發射波在非視線所及的區域,訊號穩定度與終端設備之間(Light of Sight),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裡,3.5G頻段的波長在遇到建築物轉彎能力較弱,不如2.5G等低頻段的表現好,所以WiMAX在台北市非視線所及的表現度及適用性,是服務供應商目前相當重視的觀察點,也是業者何以要建置測試網路的主要原因。

訊號的室內滲透率(indoor penetration),與接收器擺放的位子必須在窗口,或是可以放在室內任一處,也列入觀察重點。假設測試的結果,是訊號接收能力很不好的狀況,也就表示台灣要發展WiMAX的應用將大受限制,業者雖不致於一筆勾消,但未來可以發展的應用就侷限在視線所及之處,若要擴展訊號涵蓋率,就必須再投入更大資金購買終端設備(CPE),投資成本將會提高,就也就呼應先前提及,技術的可行性與價格,關乎WiMAX服務供應商的營運模式,視設備成本下降幅度來決定範圍及應用項目。

WiMAX收費標準 衝著ADSL而來

雖然台灣行動電話普及率高,寬頻網路普及率也高,WiMAX 在台灣的發展,最大的關鍵將在於其成本下降的趨勢變化。從英特爾在推動Wi-Fi時,與CPU綁在一起,普及的程度已到了用戶不得不要的地步,如果未來 WiMAX也很快走向Wi-Fi發展曲線,營運模式就會整個改變。

所以現在還有很多變化,WiMAX大量生產,單價下降的程度,電信公司決定營運模式,必須假設採購設備的進價及市場成本。目前,電信公司認為理想值的估計,應該在2007年時,CPE單價在100美元以內,2009年可以降到60美元左右。

按照這樣的假設成本趨勢為一個基準,市場實際的成本變化是高於基準,或是低於基準變化,都大大影響電信公司提供服務的模式,原來不能做的,可能就可以做了,或是可以做的,因為成本太高而不能做。終端設備是台灣電子業的強項,從Wi-Fi佔全球9成以上產值,邏輯上的推理,下一步必然就是WiMAX,台灣有很多廠商都在做WiMAX CPE,市場認為,只要台灣開始做的產品,價格很快就會下降。

測試網最後的階段才會擬定收費價格,測試用戶對價格的接受度也是測試網的目的之一。WiMAX可以收費的項目,第一個是提供上網,而上網後,可以使用網路語音及多種加值內容服務,才是主要收入來源。訂價策略方面,主要與ADSL作比較基準,要高於ADSL,又不能超出太多,WiMAX在行動性的優勢,是ADSL做不到的程度差別,可以貴20%,若貴2倍,大概也沒有人想用。

WiMAX最終的企圖心是取代ADSL,而不只是延伸,但是好的技術也必須遇到好的時機(Timing)。歷史上有好幾個叫好不叫座的電信技術,像ISDN,就是timing不佳而曇花一現,而現在WiMAX同時遇到3G的競爭,如果3G在數據方面的發展速度不夠快,等到WiMAX展現出數據傳輸的長處時,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WiMAX改變電信業的競合關係

純技術上來看,WiMAX 2004標準較成熟,16e的標準才剛出來不久,等到行動式的應用技術成熟,固接式不僅進入量產,兩者也可望整合,而量產之前的測試就非常重要。所謂測試網路(trial),台固、速博及亞太寬頻等3家固網,聯手做了一個寬頻無線接取(BWA)技術測試網,不是純粹的WiMAX,而是更廣義的寬頻無線接取技術。

國內3家固網在業務面上競爭歸競爭,也有相互合作之處,如:新技術開發的研發,因公司規模相對較小,投入研發的資源也受制,各家在BWA測試網的研發經費,難與中華電信研究所相比,於是決定聯手投入研發經費,共同開發。雖然,技術測試與商業運作的關聯性較小,但是競爭者之間能有合作,這點就相當值得鼓勵。

除了電信業者自行合作外,也需要倚重本地製造業者的能力。製造業者將眼光放在全球,可以觀察產業成熟度的風向外,更需要一個本土市場提供練兵的場地,由本地的電信業者試用與配合,打好市場的根基,再進軍全球,也是較良性的模式。電信服務業者與本地製造業者合作的好處,相較於國外品牌設備供應商,配合度比較好,溝通協調的速度也較快,同時雙方意見的交換,更有助於形成雙方研發製造及商用化的槓桿效應。(台灣固網執行副總經理錢鋒口述,王尹軒整理)

錢鋒,現任台灣固網執行副總經理,交通大學電研所畢;曾任美國Sprint台灣分公司、Global One 台灣分公司、ITT/Alcatel TAISEL公司等要職。

電子時報 記者王尹軒/台北 2006/04/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