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經濟面臨歐債風波與北美經濟復甦緩慢等狀況,各個產業疲弱不堪之際,網通產業的表現卻依舊亮眼。

「2011年全球寬頻用戶已經突破9億大關,較2010年成長20%。」拓墣產業研究所報告指出,行動上網需求提升促使寬頻用戶數大幅成長,此外, 消費者對行動裝置高畫質影音觀賞的需求,以及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等各種新型態電信服務的出現,也進一步催生了新一代網路技術與建置行動的大舉擴張。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預估,在各國政府、電信局端與零售終端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下,2011年全球網通設備市場規模(不含手機市場產 值)將緩升9.3%,達到3,324億美元。而台灣的表現則是略優於全球,2011年網通產值為94億美元,較2010年成長10.6%。

光纖寬頻加速成長
基於用戶對頻寬需求愈來愈大,光纖將成為下世代接取網路的重要基礎建設。謝雨珊指出,2010年全球寬頻用戶數為7.63億,其中 xDSL用戶占63%、Cable占20%、FTTx光纖則只占14%。她指出,相較於xDSL與Cable的只有個位數成長,光纖用戶在2011年的成 長率高達33%。

就個別區域來看,日本與南韓在政府全力推動次世代網路(NGN)普及之下,光纖普及率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另外美國、德國與法國的成長也相當快速。不過,帶動2011年全球網通市場成長的動能,主要來自新興市場的中國大陸與印度。

中國大陸的光纖發展在大陸十二五政策推動下,中國電信所啟動的「寬頻中國,光網城市」工程,正積極將寬頻網路升級為光纖,加速光網城市建設,實現寬 頻網路光纖化升級到100Mbps。例如江蘇電信於2011年6月投入350億元人民幣,預計在2015年實現全省光纖覆蓋、城區具備100M頻寬與鄉村 12M頻寬的目標。參與廠家包括華為、中興、烽火、阿朗、愛立信、格林威爾等,其中,設備商華為將是最大贏家。

謝雨珊指出,2010年亞洲地區光纖用戶占全球光纖用戶數的比率近85%,其中,中國大陸的光纖用戶數便有2,400萬戶之多,占全亞洲的35%。 2011年中國大陸目標突破3,000萬光纖累計用戶數門檻,其中,中國大陸南方城市20Mbps覆蓋率達到70%;東部發達城市和中西部省會城市 20Mbps覆蓋率更有80%以上。

至於印度寬頻商機也相當龐大。由於印度截至2010年9月的寬頻滲透率只有0.8%左右,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大。尤其是當印度電信管理局於2010年 12月提出國家寬頻計畫,投入6,000億印度盧比(約130億美元)布建全國性光纖骨幹網路,目標於2014年為印度各級城市,提供2至10Mbps的 下載速率,將寬頻滲透率提高至60%、累積至1.6億用戶,將促使未來幾年裡,印度在寬頻網路上的商機可期。

在台灣市場上,根據資策會的調查分析,2010年底台灣家戶連網普及率達82.8%,而家戶寬頻普及率則達77.1%,光纖上網用戶數也成長到205萬戶、比率為41%,即將超過ADSL的42%,光纖上網近期內將可望成為市場主流。

在技術方面,目前光纖接取技術以被動光纖網路(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為主流,主因在於PON具備點對點(P2P)特色,讓光纖網路具備專用接取、頻寬保證、設備成本低、覆蓋區域較大,以及在低密度用戶區域 平均成本較低的優點。此外,PON允許多個用戶共用一根光纖,可節省大量光纖資源,諸多優勢讓全球電信業者目前都積極布建PON。

FMC為必然趨勢
除了固網之外,在行動化趨勢下,使用者對寬頻的需求也體現在行動寬頻網路上。拓墣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分布於63個國家的 136個HSPA+商用合約,其中,在48個國家中的81個HSPA+網路已經跨入商用化。目前,HSPA+的傳輸速率已經高達168Mbps,部分電信 業者更已經開始佈局LTE及IP化網路,在未來,在行動頻寬不斷加大,輔以雲端應用的結合,將會進一步推動IT與電信行業的整合。

目前全球電信業者大多已經啟動超過21Mbps的HSPA網路,並且積極佈局LTE與FTTx光纖網路建置,謝雨珊認為,隨著電信業轉型發展網路服 務,以及為數位匯流環境預做準備,結合固網與行動網路的新一代行動固網整合技術(FMC,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勢在必行。

她分析,FMC成為必然趨勢的主要因素有三,分別為:
一、如今已經沒有單一寬頻接取技術可以符合所有網路應用條件。
二、基於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接取到網路的需求,FMC網路才讓用戶避免遭遇無法連上網路的狀況,而且可以根據網路可用性,用戶可以接取到最佳的連線模式。
三、FMC可提高數據服務的利用率與靈活頻寬管理,進而根據不同用戶提供不同服務品質。

各國推動相關政策
隨著固網與行動網路技術已經可以實現FMC,再加上各國政府積極推動下,資訊、通訊與廣播的數位匯流時代已經全面來臨。目前包括英、美、日、韓、中國大陸與台灣都已針對數位匯流提出相關政策。

在各國政策中,皆對寬頻建設提出具體目標。其中,台灣預計在2015年提供80%家庭100Mbps的寬頻接取、光纖用戶達600萬戶、無線寬頻用 戶達200萬戶。中國大陸則是要在2011年,提供都會區超過8,000萬個8Mbps的光纖寬頻。日本則預計在2015年提供100%家庭用戶 100Mbps以上寬頻接取。至於南韓目標為2013年提供85%家庭,50至100Mbps的有線寬頻網路。美國則規畫在2015年提供1億個家庭接入 50Mbps的寬頻網路。

另外,在無線電視數位化方面的預定目標,台灣期望於2012年停止所有類比訊號的數位電視,並且預計2015年,將數位有線電視家庭普及率提升到50%。

中國大陸則預計在2015年停止類比訊號的數位電視。日本於2011年7月,停止無線類比訊號。南韓預定於2012年停止類比訊號,並預計在2013年將數位電視普及率推升到95%。美國則早在2009年6月就停止無線類比訊號。

為達到政策目標,各國電信營運商紛紛加速寬頻網路基礎建設,以台灣的中華電信為例,該公司在2011年投入將近200億元新台幣,採購包含了光纖接取、區域匯集網路、NGN IP骨幹,以及新世代傳輸網路等設備,加速其高速光世代,以及無線寬頻網路建設。

三大層面涵蓋廣闊
談起數位匯流,其所涵蓋的層面非常廣泛,謝雨珊強調,大致上可以分成3個層面的匯流,而每一種匯流都包含了諸多的特點:
一、服務的匯流:包括固網與行動服務的匯流;電信、網路與廣電服務的匯流;數位生活、數位辦公室等新型態整合服務的匯流。
二、網路的匯流:同一網路可同時提供多種不同服務;同一服務可由多種不同網路技術提供;跨網路服務平台的互通與整合。
三、用戶終端的匯流:設備連網化與功能整合化;同一設備可支援多樣化服務與內容。
儘管數位匯流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而且背後還有各國政策全力推動,不過至今數位匯流仍然面臨諸多挑戰,諸如產業發展無法一蹴可幾,政策之外需要產業同步配合,以及數位匯流將引發產業整體質變,企業必須小心因應。

總而言之,智慧行動裝置網路瀏覽功能提升、各種成功商業模式如Youtube、Facebook等網站,帶動的高網路流量,以及Widget技術增加互動式使用者體驗,徹底帶動了行動寬頻網路需求的快速成長,也為寬頻服務產業帶來龐大商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