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AT&T公開宣布收購T-Mobile後,其實也同時埋下美國電信業者必須加速走向資源集中的成熟種子,即便AT&T所策畫的收購案未果,4G LTE的投資壓力以及布建進度乃至於頻譜有限也持續煎熬著電信業者必須更快出手有所作為,同時讓小型且無力向4G升級的業者得以退場。

軟體銀行執行長孫正義先於日本本地市場出手買下eAccess,再跨海欲收購美國市場排名第3的電信業者Sprint,並縱向加持Clearwire的持股,同時盤算橫向再對美第5大電信業者MetroPCS出手,而此時MetroPCS也正與T-Mobile進行洽談,孫正義此次跨海插旗之舉能否收效尚有關卡要闖,但是可以見得的是,電信業者間的合併會談將會密集出現,對照台灣市場,也有類似徵兆。

軟銀先於日本出手買下eAccess,再跨海收購美國市場排名第3的電信業者Sprint,並縱向加持Clearwire的持股,同時盤算橫向再對美第5大電信業者MetroPCS出手。法新社
以上談及的收購案背景不一,但其實都有著類似的考量,都是規模經濟以及眼前的投資高度,AT&T欲收購T-Mobile,看中的即是T- Mobile的頻譜,二家業者用戶數直接相加又可讓AT&T直接坐上美國電信龍頭寶座,即便開出歷史天價390億美元,都讓AT&T願意放手一搏。

最後此案如外界所預料,因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以及司法部門出手攔阻而作罷;回過頭看,軟體銀行將收購角度國際化對準美國Sprint,因外國企業收購美國本土企業,一樣也得交由FCC以及司法部門進行審理,但由於Sprint在美市占率約15%,外界認為,過關問題應該不大,且至今未聞任何美國官方單位釋出負面意見。

越過官方審理關卡後,緊接著即是,55歲的孫正義將事業版圖跨大步來到美國市場,是否能收到他所期望的收購之效,將軟體銀行與Sprint用戶相加規模站穩9,600餘萬戶後,再進一步挑戰1億用戶關卡,同時衝刺Sprint營收。跨海收購案的難度與文化折衝,才是業界認為此樁交易案的難處所在,試想,孫正義先是出價201億美元取得Sprint的70%股權,又積極對Clearwire 與MetroPCS磨刀推算可議價格,也可見Sprint和MetroPCS也如當年的T-Mobile一般,也到了求售離去的時間點。

當年T-Mobile以及其母公司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擺明了有掛冠求去美國市場之心,且在市佔率和獲利表現未如預期下,讓T-Mobile在4G表態上並不積極,因此,AT&T的出價就成了T-Mobile離開市場的最好台階,在4G投資開始前即早抽身。因為對於規模和獲利表現都不佳的T-Mobile來說,4G LTE無疑是沉重又巨大的長期投資案,並有可能再拉垮T-Mobile的財務問題並進而拖累未來賣價,導致出場時間不斷遞延,資金也無法收回。

此邏輯同樣也適用於規模、市佔率較T-Mobile更小的MetroPCS身上,甚至於是台灣的電信產業也可嗅到相同氣息。對於營運資金充裕的電信業者來 說,每一家電信業者可以標售的頻譜有限,電信市場競爭激烈又頻繁,每月掙得新增用戶數的數字並不多且投資不貲,放眼能迅速達成用戶數擴增而收經濟規模之效的方法即是收購,快速達成規模擴增以及頻譜到手的成果。

當然,先是付出高昂的收購費用後,收購者往往得耗費相當心力以及資金重整被收購者,尤其是同步經營2家電信業者的4G建設,但是,美國電信業者認為,用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建設投資反而不會跟著倍數成長,而是可以更有效率地運用並進而縮小,同理可證於採購談判上,軟體銀行與Sprint目前都採用愛立信(Ericsson)基地台,未來也可望跨增採購數量獲取議價能力。

倘若軟體銀行順利迎娶Sprint,各界評估,美國電信產業應該也會迅速確立要進軍4G時代的電信業者陣容,目前看來,Verizon、AT&T、 Sprint的資格賽已經獲取晉級,T-Mobile則尚有變數,起因於其對MetroPCS的交易案還未談妥,存有軟體銀行可能半路殺出攔轎的疑慮,一 旦在此交易案中失利,不少分析機構認為,將讓T-Mobile又得重新沙盤推演下一步應進還是退。

而軟體銀行所處的日本市場亦然,在市佔率排名第3的軟體銀行以23億美元收購排行第4的eAccess後,也見日本電信業者的數量開始濃縮,不過即便收購eAccess後,軟體銀行的總用戶為 3,434萬戶尚未超越第2名KDDI的3,589萬戶,更難言挑戰龍頭NTT DoCoMo所擁有的6,000萬名用戶,因此可知,軟體銀行在日本展開的收購戰並不全然是為了數量之爭,而是為了頻譜以及建設效率所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