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並非直接使用水資源,而是在使用能源過程裡無形中耗費大量的水。

2011-08-25  工商時報  記者林佳誼/綜合外電報導

Google不僅是網蒐巨擘,也是用水大戶。據統計Google每天搜尋量約達3億次,而耗費15萬公升左右的水。專家警告,消耗能源就是消耗水資源,隨著諸如亞洲各國能源需求急速成長,未來水的供應勢將面臨更大威脅。

根據專家指出,如果在Google搜尋「world water shortage(世界缺水)」這個字串,將會在0.17秒內出現超過4百萬筆結果,但也會同時耗費十分之一茶匙的水。在水供應逐漸成為全球一大問題的現在,Google的龐大用水量也頗為值得關注。

嚴格來說,Google並非直接使用水資源,而是在使用能源過程裡無形中耗費大量的水。

美國水資源及能源專家羅德曼(Len Rodman)便說:「水跟能源這兩樣東西是在一起的,這是全世界都應該瞭解的一件大事。」

加州太平洋研究院(Pacific Institute)院長葛利克(Peter Gleick)上月出席於新加坡召開的國際水資源大會時亦強調:「現在人們越來越普遍認知到,我們不能再把水跟能源區分開來。」

水資源除可直接用於水力發電外,包含核能與火力發電的過程中,也都必須使用水來降溫。由此而言,如果發電過程的水需求越大,則農業、工業或民生用水的供應也就會更加吃緊。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預估,亞洲地區能源需求將在2030年前成長1倍,到達相當於63.25億噸石油,或是740億千瓦小時的電力。在如此龐大的能源供應鏈中,水將成為關鍵環節。

亞銀警告,亞洲的水資源供應早已經面臨威脅。例如都位於亞洲的全球兩個人口大國中國與印度,未來20年內合計便將短缺1兆立方公尺的水。

另外,包含孟加拉、柬埔寨、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與越南等人口稠密的亞洲國家,也都早已處於「水資源壓力」的環境,經常出現周期性或某種程度的缺水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