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負「救人一命」重責大任的救護車,將添新利器,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工研院研發的「e化救護車模組」正式開發完成,透過即時影像及數據傳輸系統,醫院內的醫師將可以指導救護車上的隨行救護人員,適時採取給藥、電擊等措施。

衛生署與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上午舉辦發表會,展示新研發的「e化救護車模組」原型,e化救護車是一項可攜式的儀器,結合了生理監視器、網路攝影機、數位相機、藍芽無線耳機麥克風等功能。

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維謀表示,一般救護車在載送急救病患或轉院病患時,由於只有隨行的救護人員陪伴在側,一旦發生心律不整、心室顫動或其他緊急狀況時,救護人員可能不知道如何處理,導致病患到院時,往往已經生命垂危。

但透過第三代手機的通訊系統,蔡維謀說,「e化救護車模組」可以連上網路,將包括心電圖、血壓等生理、生命徵象數據,及車上的即時影像,通通回傳醫院,讓醫師可以據以判斷是否要採取緊急救治措施,並指導隨行救護人員正確的步驟,一改過去運送過程,缺少醫師中間監控的救命死角。

衛生署表示,未來「e化救護車模組」量產後,將首先運用在偏遠地區,或緊急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救護站或救護車上,希望利用這一項科技,提供全年無休的即時緊急醫療救護服務,好在極短時間內挽救更多寶貴生命。

「e化救護車模組」命名活動即日起也正式開跑,民眾可上工研院網站(www.cms.itri.org.tw)查詢活動內容,只要獲選就有機會得到新台幣五千元獎金。

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四日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