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開啟什麼門!
諾基亞的網路服務新品「Ovi」是芬蘭語中「門」的意思,有人將其窄化為「Over iPhone」,但實際上Ovi使諾基亞往產品、服務與軟體等方向統合發展,如果策略成功,現已高達20%以上的營業利益率,未來可能進一步提高。
網路使用者應該都知道入口網站(Portal),現在來自芬蘭的諾基亞以芬蘭語的「門」(Ovi),定為其跨足網路服務品牌,未來將是很多消費者通往諾基亞網路服務的大門;諾基亞從手機製造廠轉型為軟硬通吃的體驗型公司,為行動網路產業投下震撼彈,更多人要問的是,未來這個產業究竟要由誰來收門票?
諾基亞此番轉型布局,其實是有跡可循,近2年陸續出手收購線上音樂供應商Loudeye、導航軟體業者Gate5及相片分享與社交網站Twango,加上原本內部秘密打造的N-Gage遊戲平台,一步一步往整合網路服務平台邁進,果然諾基亞宣布Ovi品牌時,就是將社群網站、音樂商店、遊戲與導航列為主要服務內容。
諾基亞總裁暨執行長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在2006年6月正式上任,不少人都在關注,他要將諾基亞這個全球手機領導品牌帶向什麼新境地;2006年10月他首度提及諾基亞要走向網路公司的願景,並在2007年6月宣示要從2008年1月起,以產品、服務與軟體、市場為3大部門加以運作,8月底終於宣布推出Ovi服務品牌,為諾基亞在後手機時代策略方向定調。
有人打趣地說,Ovi這個字眼隱含超越蘋果手機(Over iPhone)的意義,而多數媒體與分析師也認為,諾基亞此舉是為反擊蘋果而來,但與其說諾基亞是直指蘋果的手機與音樂商店而來,還不如說是諾基亞看到了軟硬體通吃、設備與服務整合趨勢,要以其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產品供應商角色,讓所有使用其手機的消費者也一併使用其服務。
可預期的是,諾基亞在轉型發展網路服務業務之後,公司將把硬體與軟體獲利表現整合呈現,因此營業利益率將呈現全然不同的樣貌,不再是10~20%這樣的水準,達到30%不再是夢想。事實上,以諾基亞2007年第2季財報表現觀察,其行動電話事業部與多媒體事業部都已經達到20%以上營業利益率,讓所有主要手機品牌大廠都膛乎其後,如果各自轉型腳步不一,未來差距恐將日益明顯。
當然,諾基亞未來的競爭對手,恐怕不只是摩托羅拉(Motorola)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這些手機廠商,或是數位相機、MP3播放器的業者,更包括微軟(Microsoft)、Google及雅虎(Yahoo!)這些網路業者及Vodafone、T-Mobile這些電信業者。
諾基亞擁有硬體的主導權,如果要取代網路服務供應商或行動通訊營運商的部分角色,自己收起門票,未嘗沒有自己的優勢;倒是諾基亞顯得一派輕鬆,強調自己無意取代既有的商用模式,而是要開創出結合行動與網路的全新藍海,也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支持。無論是競爭還是合作,諾基亞要想包山包海,還得時時注意這些老大哥的臉色。
沈勤譽/電子時報
- Sep 03 Mon 2007 09:37
諾基亞開啟芬蘭大門 誰來收門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