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日前國內第一大入口網站Yahoo!奇摩宣佈併購知名社群網站無名小站,撼動台灣網路生態,其影響至今仍餘波盪漾。時隔三個月,又再傳出與無名小站同樣出身交大的PIXNET,宣佈以增資方式引進城邦集團的資金,再度為台灣網路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

不管是Yahoo!奇摩併購無名小站,以雄厚外資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差距,好持續穩固其龍頭地位;或是城邦以掌控股權的方式擁有PIXNET,為將來出版事業多角化經營做好準備,其背後意圖都顯現出資本市場的運作邏輯:透過「收購」的市場經營手段,直接將已有市場規模的公司或品牌買下,不但能降低經營風險,也可以拉攏被併購公司的人脈與顧客群,比起自己再創立一個新品牌的利益更大。

對於被收購的web 2.0網站而言,網站經營者光靠收取使用費用,收入來源有限,真正的收入反倒是來自於「流量」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其中的優劣利弊,經營者自會有所衡量。雖然現在web 2.0的風潮正熱,但很難保證再過幾年不會泡沬化,或許對原經營者來說,挾著超高人氣與流量,趁著身價還不錯時逢高賣出,是值得考慮的作法。

就整個網路產業來說,併購似乎是不可擋的趨勢。除了台灣以外,國際案例也時有耳聞。如2005年Yahoo!收購相簿網站flickr、梅鐸的新聞集團併購社交網站MySpace、2006年搜尋引擎龍頭Google以天價16.5億美元收購影音網站Youtube,這些併購案都可視為是傳統媒體投入Web 2.0,為轉型預作準備的作法。

對於這種併購風潮,網路業者反應兩極。有人認為在好的目標和好的領導之下,併購可以帶來市場和資源整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此外,web 2.0網站替換率高,只要市場還保有彈性,對廣告業務乃至使用者權益,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也有人認為這對其他規模較小的業者造成排擠效應,扼殺只有創意沒有資金的創業者,或是造成它們削價競爭,分食剩下大餅,在市場上造成獨占或寡占的不公平競爭。

不管這些網站是基於什麼樣的心態願意收購或被收購,最重要的還是維護使用者權益。畢竟併購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結合兩個網站的資源,吸引更多使用者青睞。因此,不論在併購後網站因此獲利多少,能維持使用者權益,將網友需求擺在第一位,才是網路產業成功的鐵律。

電子商務時報 記者/陳怡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