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2006年伊利集團冷飲業務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位置。而早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冰淇淋就實現了44.66%的增長速度,銷售收入達到13.36億元。專家預計2006年全年度,伊利集團冷飲業務銷售額的平均增長速度將在50%左右,繼續拉大與行業第二的距離。
我國冷飲市場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因此,吸引了眾多中外企業的角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大中小冰淇淋生產企業4000余家,其中不乏有和路雪、雀巢等強有力的品牌。面臨如此激烈的競爭,伊利集團冷飲業務連續領跑行業十數載,據統計從2000年到2005年伊利冷飲每年都有跳躍式的增長。 2000年的銷售額是8億元人民幣,到2004年就高達16個億左右。專家認為,伊利獲得如此好的成績,品牌化運作顯現了極大的作用。
對此,伊利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劍秋直言不諱地表示:“無論是產品開發與創新,還是品牌打造與運作,我們都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據伊利內部人員透露,至今年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基本保持每週一款新品的速度,極大的滿足了細分市場的消費需求,成為冷飲行業的翹楚。
另外,從2003年開始,伊利冷飲事業部就提出了產品要進行品牌化運作的策略。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伊利巧樂茲。該品牌產品是伊利冷飲品牌連續三年的市場主打產品,也是整個冷飲市場上最紅的明星產品,2003年巧樂茲單品銷售總額達2億元左右,而2006年則有望達到4億元以上。可以說,伊利巧樂茲以單線品牌產品創造了中國冰淇淋業中不老的神話。但在創造神話的背後,卻無處不體現著品牌運作的力量。
據了解,圍繞巧樂茲產品的推廣,伊利集團建立了包括品牌定位、目標人群定位、品牌戰略定位以及與受眾人群溝通模型定位等在內的伊利巧樂茲品牌行銷體系。依據這個完整的品牌行銷體系,伊利巧樂茲分別開創了情感行銷、明星行銷與聯合行銷三大行銷策略,不僅打出“喜歡你,沒道理”的鮮明品牌主張,並且請新一代人氣天后張韶涵做明星代言,與高端時尚雜誌進行聯合行銷,在中國冷飲市場上開創了整合行銷傳播與推廣的先河。
同時,伊利良好的渠道佈局讓其真正成為冷飲行業的“王者”。目前,伊利冷飲已經很好地構建了全國市場的戰略佈局,分別設置了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北、西南與華中等七大行銷區域。截止到2006年年底,伊利冷飲在全國範圍內有近40個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了全國織網的計劃,構建了生產基地、行銷大區與渠道運作于一體的運作模式。
而在渠道建設過程中,短短五年時間,伊利冷飲已經由原來的總經銷模式、分公司+二批模式逐漸過渡到了分公司+配送站模式,以業務輔助批發通路,強化終端掌控,實現了渠道與售點的升級,有效地完善了全國的渠道網路。
也難怪伊利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劍秋自豪地對記者表示:“伴隨著中國冰淇淋行業高速發展的十幾年,伊利冷飲的渠道模式也不斷地升級與完善,這也使得我們連續十幾年保持全國銷量第一。”
而隨著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揚,中國冷飲行業的競爭態勢將由產品結構的單一型向複合型轉變、由行銷平臺的單一型向整合行銷型轉變。在這種趨勢下,大企業的大品牌的競爭優勢將更加明顯,坐擁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資格的伊利集團,顯然賦予了伊利冷飲別人所不能有的千載難逢的行銷機遇和平臺。
伊利集團新聞發言人張劍秋最後對記者透露道,“2007年,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精確管理,加強產銷合理匹配,實行多渠道多通路運營模式,充分利用奧運行銷平臺,發揮多品牌相互呼應的力量,以及協同效應和團隊精神,共同努力,傳播奧運精神,打造奧運品質產品,繼續引領整個冷飲行業成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
- Jan 25 Thu 2007 13:26
領先行業十數載 伊利冷飲打造中國式增長神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