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集團犯罪手法不斷翻新,從早先的刮刮樂、手機簡訊詐騙,到國稅局的退稅電話,詐騙案件曾出不窮,台灣全島壟罩在欺騙的烏雲底下,而詐騙集團使用工具除了手機王八卡外,連近3、4年當紅的網路電話閘道器(VoIP Gateway)VoIP通訊設備也成為詐騙利器,讓網路科技遭到濫用的案例再添一樁。

許多詐騙集團總部設立於大陸沿海等地區,為降低台灣與大陸的國際通訊成本,於是採購成本較低廉的VoIP Gateway,連接傳統交換機(PBX)後,撥打市話除了可降低話費用,同時可利用電話線路轉接的設計與轉換IP位置的模式,增加兩岸警方調查難度,因此在估算後投資報酬率後,VoIP Gateway也成為詐騙集團的最愛。

採用網路電話之後,從大陸發話至台灣是透過網路傳輸,故此部份的傳輸路徑難以管束,但是詐騙電話要能撥打至台灣民眾的手機或市話時,就必須透過語音轉售業者或台灣二類電信業者的線路下車,待民眾接到電話時,平均已經過3次轉售過程,因此在這個環節上就容易出現違法與爭議性問題。其實,提供語音轉售服務廠商們的心態是影響詐騙集團生存與否的關鍵,儘管業者不需直接過問客戶購買電話帳號的用意,應能憑恃其商場經驗,判斷客戶的良宥與意圖,因此少部分業者故意遊走於灰色地帶,是業界公開的秘密。

而目前電信總局僅提出技術規定,禁止沒有顯示發號來源的電話,但此部分多為正當用途,例如業者替企業規劃節費的解決方案便是最大宗的應用,如此管制方式宛如削足適屨,阻礙正規應用。再者,有心人士人可輕易利用特殊軟體創造、偽裝發號來源,企圖矇混、規避相關規定,因此單純禁止無號碼來源的作法不合實際,警方自然難以抓到詐騙集團,也無法有效抑止詐騙集團繼續猖獗。

建議政府機關應提出更有智慧性的作法,謹慎擬出一套完善的遊戲規則,讓業者有具體方向與政策可遵循,而非等到需要調查時,才要求業者提供客戶名單與資料。另外台北市電腦公會顧問翁秋平建議,未來可使用公鑰基礎建設(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作為VoIP呼叫端認證,是較理想且可行的方式。

科技之所以被創造的動力絕大多數來自於對社會真善美的追求,希望透過新科技與應用給予人類較為便利的工作型態與優質的生活環境,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新科技遭到扭曲的應用案例。當台灣 VoIP產業界期待VoIP大紅大紫的同時,是否也能給予VoIP成為詐騙集團幫凶的議題多些關懷眼光,並思考因應對策,減少日後VoIP遭受濫用的機率,相信這樣的方式應會帶給社會多點貢獻。

電子時報 記者詹子嫻/台北 2006/09/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