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將登場的今年資訊月活動以 「邁向行動化社會」為主題,延續去年的寬頻無線新紀元,再次強調「行動新生活」的全球趨勢,在各種無線科技應用環境下,單一定點存取單一資料的方式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強調沒有空間和時間限制的資訊傳輸概念,這一股新興的勢力不僅顛覆人類舊有的溝通習慣、更開啟了資訊傳遞無障礙的新行動化社會。

同時,恰好與行動化社會主題彼此呼應的是第二主題「數位內容娛樂城」,配合行政院推動的數位台灣計畫,導引國內優秀創作人才投入產業,並鼓勵創作,進而培育數位內容人才,為業者建立人才徵選的最佳管道,以提昇產業的高度競爭力,更希望強化國人對於數位內容產業的看法,營造正面且優質的學習教育環境,達到創造文化創意的知識經濟新時代之目的。

交通部日前公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所做的「二○○二年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我國的通訊與運輸部門中的「行動電話用戶數」與「上網連線費用」,競爭力均居世界第二,「行動電話用戶數」繼續保持亞洲第一。根據洛桑管理學院的資料,台灣的「行動電話用戶數」已達到平均每千人已有881戶,全世界排名僅次於盧森堡的914戶。

雖然用戶數目持續成長,但這幾年來,各界期待的行動加值服務卻始終未能快速普及,「行動資訊社會」的理想仍然很遠,不但大哥大業者的投資無法回收,也不能培育出更多具有創造力的行動內容提供者 (MCP),整個行動通訊產業的大餅始終無法擴大。

近來行動加值服務的熱度有逐漸加溫現象,頗有春天即將來臨的徵兆,行動資訊應用服務又成為熱門話題,iMode、MMS、雙向簡訊紛紛登場,從各種跡象看來,行動資訊應用社會應該已經逐步朝向成熟,而非兩年前的WAP初步推出時的光景。不過,行動資訊應用社會想要更成熟,電信業者除了需要開放心胸、營收共享,更重要的,電信業者有責任降低內容業者及消費者進入的門檻。

談到行動加值服務,很多人都會提到日本DoCoMo,一般而言,大家都只注意到營收的拆帳模式,事實上,其最值得注意的應該是內容合作的模式,也就「共享」及「共同取得」,如此才創造了iMode的競爭優勢。使用平台的整合概念,降低內容業者的進入門檻,才能吸引更多內容或應用開發業者投入。

行動加值服務的產業價值鏈非常多元複雜,並非單一廠商或技術所能帶動;因此,撇開傳統電信業者「贏者全拿」的觀念,DoCoMo「合作分享」的網際網路經營模式,非常值得國內電信業界參考。

台灣的大哥大業者長期以來,一直只能自己的系統中提供服務,和信i-mode用戶不能跨網使用中華電信的emome服務,造成了行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無法擴大,內容提供者也得針對每家大哥大業者的系統分別開發內容,對這些小型業者而言,反而增加了進入障礙。

行動資訊應用市場的發展腳步將大幅加快,部分業者甚至估計,明年應可達關鍵的10%門檻。為了加速市場的擴大,可以容納多元服務的接取平台已有存在的必要性,這應該是行動化社會想要成功的最重要核心觀念,一項新穎的服務如果要引起各界的興趣與投入意願,除了經濟規模必須足以吸引合作業者的加入,而且加入的成本與先期的作業規模不能過大,「平台提供者」的角色便顯得格外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