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出差或外出旅行,路程在4個小時之內,可能許多人的選擇是長途大巴或者自己開車,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平均15~30分鐘一次的發車頻率、跨省聯網收費的逐步開通,這都讓出行者感覺日益方便。同時,長途大巴上空調、數位電視等的開通,也讓旅程變得舒適;路程稍遠,特別是在12個小時以上的,可能許多人的選擇會偏向飛機,又快又週到的飛機旅程無疑成為一種享受。火車,這種最原始的出行方式,受到來自長途客運、民航的雙重擠壓,失去了許多客源。 許多人不願選擇火車,原因何在?相比長途大巴,火車間隔較長的發車時間不夠靈活;相比民航,速度不夠快,乘車條件不夠舒適。
火車如何改善自身的不足?幾年來連續五次的大提速以及省際城際軟臥專列的開通使得這種狀況得到很大改變,不過,擁擠喧嘩的火車站以及不夠透明的中轉列車資訊等使得火車出行仍然非常不爽。火車,迫切需要從服務上來根本改變這種狀況。
近日,"鐵路站車綜合資訊服務系統"在北京鐵路局的北京到鎮江的1477次車上成功安裝。"鐵路站車綜合資訊服務系統"名為"TraiNet",由神州億品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包括多媒體終端和無線上網兩大服務功能。
它運用無線網路技術在列車上及車站實現視頻播報、旅遊資訊和娛樂等全方位的旅客服務,將使出行的旅客可以實時接收由新華網提供的最新新聞資訊,擺脫"上了火車,等於上了資訊孤島"的狀態,並可以上網遊戲,使用語音聊天等功能。
不過旅客的擔心依然存在,火車無線上網、多媒體終端、視頻節目,聽起來挺好,可是,乘客乘坐這樣的火車,車票會不會上漲?旅客享受這些服務要不要為其單獨付費?付費多少?是不是很昂貴?喜歡長途旅遊的網蟲們更關心的是,火車上的無線帶寬可以容納多少旅客同時在線?是不是會經常掉線?
透過對有關部門的求證,筆者了解到,在車票不漲價的前提下,鐵路站車綜合資訊服務系統的實施會採取漸進式的思路,旅客可以免費享受車站或列車上的視頻播報等多媒體終端的服務;對於無線上網會採用類似刮刮卡的形式,也就是需要無線上網的,可以上車買一張卡,透過登錄指令上線。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出於安全考慮,旅客攜帶的筆記本不能實現上網,而火車上可以,再加上霧天雨天飛機航班受到的影響明顯大於火車,這種差異化的優勢無疑會受到大批商旅客人的歡迎。可以預見的是,商務繁忙且要求"次日達"的旅客必將被吸引。
不過,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應該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中國鐵路的資訊化不會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TraiNet系統也需要不斷的根據鐵路的實際情況在技術上做出調整和改進。但是們看到了,已經有企業參與到了這個進程中,並在為之努力。這對中國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說是一個可喜的進步。(高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