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將太陽光電躉購價格從簽約日改為完工日,不但引發業者反彈,也頓時成為媒體批評政府失信於民的焦點。雖行政院政務委員出面滅火,聲稱:「太陽能生產成本快速下降是全球趨勢,政府應採取修正措施,以確保公平效率原則」,但其後續仍有待觀察。
經濟部能源政策落此下場,實其來有自。面對新興能源科技及產業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國內市場幅員狹小且智慧電網系統尚在規畫的現實中,奢談綠色應用並自願充當環保模範生,不但不能符合經濟原則,對綠能產業發展亦無助益,是個眾方皆輸的政策。
以綠色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盲目模仿先進國家發展模式是不智的。從產業的基本面來看,台灣是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廠商以代工為主且自有技 術比例不高,雖有動態的成本因素,但仍不能成就台灣環保大國的地位。現政府仿效的對象皆為歐美高GDP的先進國家(尚無法支撐高額的綠能津貼),政府未能 洞燭機先在先,而失信於民在後,此種線性方式所規畫出來的政策,除「自我感覺良好」外,實令人失望。
在哥本哈根及墨西哥坎昆會議相繼以失敗收場,政府的能源政策應有全新思維。在綠色應用及產業的平衝發展上,線性式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不足取,效能導向的多元化綠能應用、合作技術發展才是「硬道理」。以台灣現有的產業及財務結構,似乎難以立即實現減碳政見的目標,但短、中、長期的規畫必須符合台灣的客觀條件。而更關鍵的在於:政府應根據台灣產業現況及未來發展藍圖,以綠色應用為中長程目標、以產業技術升級為短程目標,也就是「在地化」策略的實踐。在此,二○○九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歐斯壯教授所提之「社區」概念、宏觀維基經濟學(Macro-Wikinomics)之「合作開發、利益分享」分散式網絡策略,提供台灣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藍圖。
首先,智慧型電網是有效提升分散式電力系統的關鍵,其發展應與綠能技術同步,如此才能產生綜效,而綠色技術之選項應以效率為基準,不該局限於某項單一技術,高效率、混合型分散式的電力系統更能符合「社區」概念及維基經濟學的精神。另外,台灣市場輻員狹小,不但難以達到規模經濟及成本優勢的目標,更是產業技術投資難以為繼之主因,故「使用者付費」及以價格為基礎的綠能應用是現階段最務實的策略。
具體來說,結合分散式發電及區域微型電網系統,政府可利用金融及設備租賃體系,規畫長期能源服務政策(ESCO)及示範計畫,輔導並補助 成立「微電網系統,將既有的電網系統資訊化、智慧化,充分發揮分散式發電及維基策略的綜效優勢;並利用累積的軟實力進軍大陸及全球市場,做為發展自有技術 及累積經驗的基礎。將「社區」策略發揮最大的效果,如此維基網絡合作開發策略,才是真正符合台灣利益的在地化策略,更是成就綠色家園的真正意義。
(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