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9  林苑晴 新電子
行動WiMAX市場熱度仍持續攀升,並成為多家廠商鎖定的焦點,尤其在日前WiMAX Forum接連公布兩批行動WiMAX認證產品名單後,可望加速市場規模擴大,此外,在各國電信業者加碼投資下,前景頗為光明。
根據市調機構數據顯示,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 (WiMAX)市場規模將呈現逐年大幅增長的態勢,甚至預言2009、2010年將為WiMAX發展的關鍵年,但不可諱言的是,現階段仍面臨著諸多挑戰, 包括產品相容性、電信業者基礎建設布建、設備單價過高、以及各國頻段開放與否等,所幸,WiMAX論壇(Forum)在行動WiMAX產品的互通性認證出 現重大進展;且在眾多國際電信業者的青睞下,前景隨之大放光明。  

行動WiMAX首批 Wave2產品認證名單出爐  

繼今年4月初,WiMAX Forum於新加坡舉行的「2008 WiMAX論壇亞洲大會(WiMAX Forum Congress Asia 2008)」公布第一批行動WiMAX產品認證的名單後,在各界引頸期盼下,WiMAX Forum於6月17日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2008 WiMAX論壇全球大會(WiMAX Forum Global Congress 2008」再公布第一批通過行動WiMAX Wave2規格的認證產品名單。由於該批符合Wave2規格認證產品的頻段為2.5GHz,WiMAX Forum也在大會中宣布3.5GHz和2.3GHz頻段設備的公開認證時程。而根據時間表所定,將於2008年底前公布通過3.5GHz頻段的 Wave2認證產品名單。  

Wave2即為支援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規格的行動WiMAX技術。經過數月測試作業,首波通過Wave2認證的產品名單共有四個行動基地台和六 個終端裝置模組,通過的廠家包括Airspan Networks、Alvarion、Beceem Communications、英特爾(Intel)、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思寬(Sequans)以及合勤。與先前公布的首批Wave1名單同樣不乏國際知名大廠名列其中。  

圖1 WiMAX Forum台灣辦公室主任謝慶堂預估,WiMAX明、後年市場規模將會有顯著的擴大。
行動WiMAX產品認證名單的問世,除可藉此消弭各界對於行動WiMAX產品互通性的疑慮,且有助於市場推廣。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質疑,因WiMAX標準本 身有諸多疏漏之處,加上各家廠商對於標準解讀不同情況下,雖然最終廠商推出的產品仍可符合標準,但產品的互通性恐出現漏洞。對此,WiMAX Forum台灣辦公室主任謝慶堂(圖1)表示,WiMAX(含IEEE 802.16)標準是由全球眾多廠商共同制訂而成,若對於標準有疑問或建議,應積極參與每一次的標準會議,並在會場上提出改進意見;另外,未參加標準制訂 的廠商對於標準的內涵可能不容易完全了解,而積極參與標準制訂的廠商對於標準卻有深切的了解,以致於出現不同的解讀。他並進一步說明,產品要通過認證,必 須符合標準,並通過與其他數個主要廠家產品(樣本)的互通性測試,因此,若產品已通過認證,與他家通過認證的產品互通性應無障礙,此亦為WiMAX Forum制訂認證規範的宗旨。

由於現階段WiMAX Forum的產品認證僅止於基地台與終端設備的互通性,謝慶堂指出,WiMAX Forum已確定明年將會再加入前兩者與網路的互通性認證,以達成更全面性的產品互通性。  

電信業者大舉進軍WiMAX市場  

而電信營運商的支持與否,也成為WiMAX發展成敗的一大指標。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北美兩大電業營運商Clearwire和Sprint Nextel將結合雙方的無線寬頻事業,並分別投注30億9,000萬美元與70億4,000萬美元資金成立一家新的無線通訊公司。此外,谷歌 (Google)、英特爾(Intel)、Comcast、時代華納(Time Warner)以及Bright House Networks五家分屬於技術、內容和通訊的廠商,也將加入投資新公司行列。  

其中,Clearwire與Sprint Nextel合資新公司的計畫,不啻為北美WiMAX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亦將對於北美WiMAX進入商用化時程有推波助瀾的效益。  

然除了北美兩大電信業者外,其他國家的電信營運商也正如火如荼的投入WiMAX基礎建設與服務的部署(表1)。

表1 各國電信業者WiMAX布局動態
國家 電信業者 布局動態
北美 Clearwire、Sprint Clearwire和Sprint Nextel成立的新公司將專注於促進國內的行動WiMAX網路發展,以提供消費者、中小型或大型企業、公共安全組織以及教育機構行動寬頻經驗。
印度 Reliance Globalcom 宣布兩年內將投資5億美元以及收購英國提供WiMAX通訊服務的公司eWave World,該英國公司擁有眾多新興國家WiMAX執照。
印度 VSNL 該公司計畫在2009年,首次於十一個新城市展示WiMAX網路,現已在邦加羅亞市(Bangalore)展開。並規劃投資5億零800萬美元於旗下的WiMAX部門,以及訂定達成三千萬用戶的目標。
印度 Tata Communication 選擇WiMAX供應商Telsima提供國內網路的WiMAX方案。2010年底前,印度電話中樞辦公室(Telco)將投資約5億美元,並預期至2009年5月前,WiMAX用戶數可達二十萬戶。
馬來西亞 Asiaspace Dotcom 計畫未來3~5年內,投資5億美元達成寬頻網路的首次展示。該公司也是去年馬來西亞政府核准的四家擁有WiMAX執照企業之一。
馬來西亞 Packet One 該公司選擇阿爾卡特-朗訊部署與管理頻段在2.3GHz的大規模商業WiMAX網路。第一階段的部署目標估價可達7,100萬美元。
巴基斯坦 Wateen Telecom 摩托羅拉贏得Wateen Telecom契約,供應十九萬八千台內、外用戶端設備(CPE)。
巴基斯坦 Warid Telecom Georgia Warid Telecom Georgia計畫今年底前投入8000萬美元首次展示國內WiMAX網路。該公司於2007年11月支付964萬取得3.5GHz無線寬頻執照。
亞美尼亞 Comstar 宣布開始於國內使用WiMAX技術首次展示行動無線寬頻網路。此新WiMAX網路將涵蓋全國約四分之三的用戶。
紐西蘭 Telecom 請求購買廣播頻段的許可,且在去年拍賣暫時贏得。電話中樞辦公室申請可以應用在行動電話與無線服務的2,520M~2,660MHz和2,640M~2660MHz頻段。
義大利   已完成第一階段WiMAX頻段拍賣,並準備進入第二階段和最終階段。義大利政府已收到一百七十九件出價爭取六十五個3.5GHz頻段的執照,出價總值達730萬4千美元。
荷蘭 Worldmax 選擇阿爾卡特-朗訊去支援使用電信業者的3.5GHz頻段的WiMAX802.16e-2005(Rev-e)網路。
保加利亞 Max Telecom 完成第一階段於保加利亞的首次WiMAX展示,使用思科提供的設備。該公司並計畫於2009年底年擴大市占率達90%。
日本 UQ Communication 三星電子被選擇成為供應日本UQ Communication的Wibro行動WiMAX設備供應商。
越南
越南
Saigon Postel 獲准成為越南第六個WiMAX示範計畫成員,且將在胡志明市測試2.3G~2.4GHz的WiMAX頻段。
VietNameNet Bridge報導,政府訊息與通訊部門已核准四個越南電話中樞辦公室,包括FPT Telecom、EVN Telecom、Viettel以及Vietnam Post and Telecoms(VNPT)等測試行動WiMAX達一年。
英國 Ferrdom4 Ferrdom4向英國傳播產業的管制機構Ofcom請求提供行動WiMAX服務的執照提出請求。該公司並已首次展示固定式WiMAX服務。
斯洛伐克 Telekom Slovenije 該公司選擇Iskratel和Telsima作為其全國性WiMAX基礎建設計畫的設備供應商,此計畫將涵蓋二百萬使用戶。
柬埔寨 CityLink CityLink與設備供應商Redline Communications簽署供應多個城市採用WiMAX基礎建設的交易。該公司已在首都金邊提供WiMAX服務,並計畫在2008年延伸服務至觀光景點暹粒,而2009年服務範圍會增加到十個城市。
沙烏地阿拉伯 Etihand Atheeb 該公司授予摩托羅拉一份部署行動WiMAX網路契約,此契約價值1億6千5百萬美元。
約旦 Wi-tribe Wi-tribe選擇Aptilo提供部署中東和亞太地區的WiMAX方案。該公司第一向WiMAX部署時程在今年第二季,至於巴基斯坦則在今年稍晚著手部署。
菲律賓 Prime Communications 該公司計畫在菲律賓首次展示WiMAX網路,此部署將會在今年年底前建置完成。在馬尼拉城市的首次WiMAX展示將成為延伸至其他主要城市的開端。
資料來源:正文科技、林苑晴整理  

對於各國電信業者規畫大舉投入WiMAX市場,各界表示樂觀其成,但產業界更關注的是電信營運商對於基礎建設的布建進度。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料顯示,今年基地台價格維持在8萬美元;而用戶端設備(CPE)則落在150~180美元,無論是基地台或用戶端設備價格依然過高。 廠商推估,基地台單價偏高將導致電信業者在基礎建設投資卻步。謝慶堂認為,影響電信公司基礎建設布建的因素,除了基地台單價偏高之外,產品互通性、政府政 策支持度等也成為可能要素,而在諸多問題逐步獲得改善後,將有助於電信業者投資信心度的提升。  

產品/市場策略雙管齊下 台商爭取海外訂單  

國內政府為打造行動城市,規畫新台幣370億元經費,以期拓展台灣成為未來全球規模最大的WiMAX產業發展基地,藉此取得WiMAX產業發展領先全球的 優勢。然相較於國外電信業者,國內電信公司基礎建設建置則顯得有些遲緩。在國內WiMAX發展遭遇瓶頸後,國內WiMAX模組和系統供應商只好轉向擁抱海 外市場,且已獲得市場佳績。  

目前,正文、環隆電氣、廣達、宏碁、友訊、合勤、智邦、建漢等台灣主要的WiMAX模組與系統廠商,多數已爭取到國外客戶的訂單,甚至部分業者產品出貨已供不應求,由此可知國內WiMAX製造商已掌握到初步的市場先機。  

正文科技總經理特助黃亨利指出,除了歐、美地區之外,新興國家對於WiMAX的需求更加殷切,因可除去安裝纜線的成本與時間負擔,如正文科技現已有客戶至中東布建WiMAX,預計此市場會在2008、2009年快速加溫。  

但另一方面,現今國內仍在WiMAX市場外觀望的業者,由於起步較晚,未來無論在產品開發或市場布局,將面臨諸多考驗,對此,謝慶堂建議國內有志投入 WiMAX市場的業者,除了應持續強化本身產品的開發能力外,亦應積極藉由參與國際展會提高全球曝光度,以利爭取海外訂單。  

不少市調機構指稱,2009年始,全球WiMAX市場於將出現大幅成長的態勢,而可以確信的是,台商將不會在此一商機中缺席,並且會挹注更多的資源。拓墣 產業研究所預估,2012年全球WiMAX市場將達269億美元,2007~2012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89.5%,而2012年WiMAX將帶動台灣 民間投資近30億美元。  

競爭技術眾 WiMAX前景各界解讀迥異  

除了產品相容性和電信業者基礎建設進度外,WiMAX尚面臨已邁入成熟階段的第三代行動通訊(3G)和高速下鏈封包存取(HSDPA)市場威脅。  

3G的兩個主要系統分碼多工存取(CDMA)2000與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為WiMAX的競爭者,兩者均於語音服務外,提供數位用戶迴路 (DSL)等級的網路服務。UMTS是WiMAX主要的競爭對手,其為由歐洲幾家主要的無線電信業者所研訂,該技術並加強為UMTS-TDD的形式,使用 以WiMAX導向的頻譜,並能在使用高峰導致低頻寬時提供比WiMAX更穩定的服務,以直接與WiMAX競爭。  

3G行動語音系統受益於原有系統升級而來的廣泛基礎建設,其相關業者的用戶在3G系統的傳輸範圍外使用時,也能無縫地以舊有的技術如GPRS傳輸。  

至於高速下鏈封包存取,也被稱為3.5G,為一行動通訊協議。該協定在寬頻多碼分工接取(WCDMA)下行鏈路中提供分組資料業務,在5MHz載波的傳輸 速率可達8M~10Mbit/s;若採用多重輸入多重輸出技術,則可達20Mbit/s。在具體實現中,採用自適應調製編碼(AMC)、多輸入多輸出、混 合自動重傳請求(HARQ)、快速調度、快速社區選擇等技術。無論是3G或3.5G,建置發展已經成熟,對於WiMAX日後的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主要的行動標準正升級到所謂的4G技術,提供高頻寬、低延遲,及語音服務建置於最上層的全IP網路服務。由全球行動通訊系統 (GSM)/UMTS升級到4G的計畫稱為3GPP長期演進計畫(LTE)技術;而對於CDMA2000這類由進階行動電話系統(AMPS)/TIA演進 而來的技術也有稱為超行動寬頻(UMB)的替代方案在推展,兩項計畫均捨棄現存的空中接取標準(Air Interface),改以正交分頻多工(OFDM)為下行鏈路技術,以及為上行鏈路採用以正交分頻多工為基礎的多項方案。這些都將帶來可與WiMAX相 同,甚至是比WiMAX更快速的網際網路連線服務。  

在全球許多地方,由於UMTS的普及以及對標準化的競爭,也意味著WiMAX可能無法分配到頻譜,如2005年7月,法國與芬蘭阻止歐洲共同體保留頻寬給 WiMAX使用,因為當地的電信設備製造商已投資大筆的金錢在UMTS技術上;2006年9月,馬來西亞的頻寬競標也被中止。  

面對競爭對手排山倒海而來,各界對於WiMAX前景看法兩極,市調機構普遍認為,3G、3.5G甚至是未來4G,都將成為WiMAX技術的威脅。對此,謝 慶堂則持相反意見,他表示,雖然3G、3.5G市場被吵得沸沸揚揚,但實際上,3G和3.5G市場普及率並不如預期,為此,現在預估將造成WiMAX多大 威脅尚言之過早。  

而除了兩極化的觀點外,也有廠商認為WiMAX與競爭技術可以相互合作。英特爾先前已對外透露,WiMAX和LTE均採用正交分頻多工的訊號傳輸,加上兩 大技術也都採用Viterbi、Turbo加速器以實現前向糾錯,因此應該邁向整合。而未來WiMAX和其他競爭技術是否會整合尚不得而知,不過在各大廠 力拱之下,該技術的市場熱度仍將在往後數年持續升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馬堤 的頭像
    馬堤

    馬堤的剪報筆記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