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拉近生技業和民眾的距離,訊聯生物科技董事長蔡政憲堅持在冷闢的生技領域打造品牌,提倡生技白話文運動。
一個企業品牌的定位,會隨著環境影響而變動,但品牌基本的調性不變;日前,在自創品牌協會與台灣精品廠商協會主辦的「品牌異業結盟交流會」上,蔡政憲分享訊聯品牌塑造經驗。
擁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的蔡政憲,1999年,因為看好幹細胞的發展潛力,回台灣打拚。他看到幹細胞可用來治療血液、免疫系統等相關疾病,更可提早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因此決定創業,以幹細胞的應用發展為終生志業。
但要與外界對話談何容易,訊聯初期常因為找不到和外界溝通的方式,雙方因而產生認知落差,讓人誤以為「訊聯只做臍帶血」。於是,訊聯決心建立品牌,拉近與外界的距離。
「品牌就像是個調色盤,」蔡政憲形容,品牌除了企業自己基本的調性著色外,還必須加入消費者的認知調色,最後才完成主色調。
「幹細胞與細胞治療」和「基因檢測」是訊聯事業的主幹。從新生兒臍帶血幹細胞儲存、胎盤儲存、成人周邊血儲存、臍帶間質幹細胞儲存應用,到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檢測、生醫美容、幹細胞激原等衍生應用,訊聯做的很多,但鮮為外人所知。
「做品牌太躁進,急著一年內把所有東西傾出,易招致失敗」,訊聯曾在廣告中傳達太多訊息,反而模糊焦點,蔡政憲回憶起剛做品牌失敗的案例。
痛定思痛,蔡政憲與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會晤一整個下午,總監策劃好廣告方向,告訴他:「-Less is more」。
廣告主角找來具有創意、搞怪特質的小S代言,淡化原本藍灰色調的科技色彩,更貼近民眾。這是成功的行銷出擊,蔡政憲說,花了三年漸漸打響品牌知名度。
第一年廣告,以小S的懷孕不單「存」,「我三個寶都存!」的廣告詞,將胎盤、臍帶、臍帶血同時儲存的觀念交待清楚。第二年,向消費大眾溝通訊聯做了哪些事,善用政府背書,慢慢帶出產品;第三年,更將訊聯對生命的貢獻展露無疑,將「救人」的形象鮮明化,回歸品牌最初的定位「立志成為救人的志業」。
訊聯經營品牌的用心和創新,也得到消費者的支持。例如,才推廣二年的基因檢測,今年3月市場滲透率已達14%,蔡政憲說,也就是100個孕婦當中有14個願意送產檢樣本到訊聯手中,以事先得知胎中嬰兒是否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自體性遺傳疾病。
他說,一般人並不了解這種脊髓疾病,目前也沒有有效治療方式,但這項疾病的帶因機率高達三十分之一,若能及早預防,可造福更多家庭。
本著對生命的關懷,蔡政憲將冰冷、艱澀、嚴肅的生技議題,轉換成一般人聽得懂的白話文。對他來說,從事幫助生命的事業,擔子雖重了些,但每挽救一條生命,那種成就感盡在不言中,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2007/06/20 經濟日報/林育新】
- Jul 12 Thu 2007 13:39
塑造品牌 貼近顧客語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