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與Wii以簡單美學席捲CE市場

2006 年即將落幕,對即將到來的2007年,各項市場預測紛出,點名新年度熱門趨勢與市場。除研究機構的預測報告外,展覽則因匯集眾多廠商,產品精銳盡出,亦是觀察未來產品走向的好機會,2007年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CE)產品熱門趨勢,將由2007年1月8日開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與蘋果電腦(Apple)主辦的Mac World揭開序曲。

其中,除蘋果不參加CES外,多數瞄準美國市場商機的IT與CE廠商,多會共襄盛舉,產業界也將CES的展出產品,視為2007年熱門數位CE產品的重要參考。

但回顧2006年CES眾多展出產品,能夠在CE市場執牛耳者還真是有限,但每個產品功能卻越來越接近,如果僅列出產品規格清單,還真有不少產品會被認為是同一類。

雖功能走向聚合 消費者買的CE產品數卻逐年增加

消費性電子產品近年受到關注,除PC市場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在市場與技術進展上都有難再上層樓的瓶頸外,CE產品近年走向數位化及網路化亦有密切關係,消費者手中擁有的CE產品數,也並未隨著各類產品走向聚合(Convergence)且功能越來越接近而減少,反而是逐年增加。

根據美國消費性電子協會(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e;CEA)的數據顯示,1995年美國家庭平均擁有的CE產品數為13.5個,2000年成長至17.4個,但2006年一舉提高至 26個;另美國CE產品市場規模1995年為833億美元,2004年正式超越1,000億美元,2006年預估可達1,350億美元。這些數字除顯示近幾年確實是CE產品的黃金成長期,也透露出消費者雖然買了功能多樣的CE產品,但對功能特定產品的需求並未減少。

CE產品機海中 僅iPod與Wii大鳴大放

當然,未來在技術進步與消費行為逐漸轉變下,產品功能的Convergence,仍有可能會讓消費者以選購少數功能強大產品,取代現有越買越多的消費型態。

但若以近2年眾多CE產品中,賣得最好、消費者評價高的蘋果iPod與任天堂(Nintendo)次世代遊戲機Wii來看,漂亮的外觀、直覺式的簡單好用介面、將核心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等,則是兩者給消費者共同的感受,而蘋果與任天堂也都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下,成功扭轉公司營運,並重新站上巔峰。

現在看蘋果與任天堂,相信多數人語氣已從過去欣賞中帶著濃濃憐惜,轉由佩服、大為讚嘆其獨棑眾議的見解與創新,甚至對其成果感到好得令人不可置信取代。

性價比這回事派不上用場

事實上,近年市場上CE產品雖不斷推陳出新及多樣化,但廠商想盡可能附加的功能,消費者很難全部都用得到,就像是微軟(Microsoft)耗費鉅資的作業系統與應用軟體大作,多數功能是一般使用者根本不知道也不會用的,但在微軟統包政策下,消費者得自掏腰包概括承受這些有如隱藏功能的應用外,還要忍受因系統過於複雜的當機風險。

因此,長期在PC產業環境下洗禮的IT廠商,在碰到CE商機時,也以此類綑綁式概念設計新產品,加上對業者而言,多數CE產品硬體技術與PC相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遊戲機除外),為凸顯自家產品價值與特色,各種可能的功能全部設計進來,乍看起來是體貼的設計,但實際上多是廠商為使自家產品在眾多機海中不落人後所附加上去的,並未能反映真正的市場聲音。

而這些多樣功能是否能真正契合消費者需求,在iPod持續大幅領先競爭者、Wii一上市即在首賣上超乎Sony PS3甚多來看,消費者似乎已經做出評斷。在PC領域,最常被拿來評斷產品價值的性價比,在CE產品上,越來越顯得沒有太大意義。

甚至在最典型一路朝一機多用發展的手機,也有類似情形。雖然消費者使用手機上各項功能的機會也比PC多,從功能上訴求亦具市場性,如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的Walkman手機、諾基亞(Nokia)的N系列等),但從摩托羅拉(Motorola) V3及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巧克力手機接連熱賣的情形,卻也凸顯消費者對手機外觀的重視,從性價比思考是無法得到好答案。

或許大家會覺得前述漂亮的外觀、直覺式的簡單好用介面、將核心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等,根本沒有太多技術可言。但要在幾乎都是想辦法把產品設計朝多工、高規格發展的產業中,洞悉且堅持此簡單美學的產品定位,並創造可獲利的商業模式,卻是最困難的;此外,為了確實做到這些特點,零組件得不同於主流市場,軟體功夫也要下得深,甚至還要在服務平台上多所著墨,所需要的技術難度更高。

結合內容與網路 弱化硬體規格重要性

在諸多技術發展成熟之際,產品功能的Convergence趨勢雖然早已發酵,但當各類產品功能越來越相似之後,消費者已經不再只是從硬體功能面考量。尤其產品與內容、網路有更進一步的連結後,CE產品角色更加豐富(但卻是軟體與服務賦予的),與使用者間的互動也更趨緊密,品牌業者亦得以藉此服務平台,彈性地提供客戶硬體以外的加值應用,以豐富化其硬體產品的定位與價值。

因此,只要該硬體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最深層的需求,其他附加功能是否一定要有,即不這麼重要,況且此還可以搭配週邊產品方式擴充補強,促成iPod與Wii能以回歸音樂與遊戲本質的簡單美學,大演鹹魚翻身戲碼。

電子時報 簡佩萍/DigiTimes Research 2006/12/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