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進入Web 2.0時代,網路更熱鬧了,似乎會掀起另一波網路狂飆熱潮。「由於尚未看到Web 2.0有效的獲利模式,有人質疑可能會發生第二版的泡沫化(Bubble 2.0)。」資策會美國公司總經理吳仁傑說。

吳仁傑表示,曾經被第一波網路狂飆「灼傷」的美國與台灣可能記憶猶新,不會重蹈覆轍;但未趕上第一波且充滿想翻身渴望的中國,可能會出現過熱的現象。

在Web 2.0時代,知名的熱門網站如影音共享YouTube、網路共享相簿Flickr、分類廣告Craigslist、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 等,盛況空前;加上吸引很多創投的資金投入,一時之間,熱鬧的景況不亞於第一波網路狂飆時期。

吳仁傑表示,美國與台灣在第一波網路狂飆期灼傷過,大家心裡的痛與社會的記憶猶新,所以在Web 2.0時代特別小心因應,「但是仍可以感受到Web 2.0階段在逐步加溫之中。」吳仁傑說,所謂Web 2.0,是由美國出版媒體公司歐萊禮(O'Reilly)在一場會議上提出,標示著網路產業在2000年的泡沬化之後所產生的質變。

最大的一項革命性變化是從1.0時代的民主化階段,進階轉型至「互動、參與和共享」精神。吳仁傑表示,實例很多,例如,集體創作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開放給網民來製作一個較具結構性、有意義的網路內容。「這是類似軟體業界的開放程式碼的概念,讓網民自由發揮,開發出不同的應用。」吳仁傑說,這是重要的網路互動、參與及共享的典範,此外,部落格(blog)也是重要的範例。

網際網路打破了許多慣例,帶來資訊民主化世代,每個人都有機會藉著網際網路來傳達概念、展現自我以及致富。然而,儘管Web 2.0時代各樣的新經營模式紛陳,也相當熱鬧,然而,真正的獲利機制似乎尚未出現。吳仁傑表示,目前都存在於透過網路廣告來獲利,但這種模式讓網路觀察人士感到憂心,儘管網路廣告是目前最有機會與證明已成功的網路獲利模式。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也代表著龐大的網路市場。第一波尚未跟上,在Web 2.0時代,自然腳步走得非常快。「中國已經領先台灣先舉辦了國際性的Web 2.0研討會,」吳仁傑說,中國的Web 2.0熱度比想像中來得高,但也可能因而出現一窩蜂的問題,進而發生泡沬化的情況,實不無可能。

世界日報 記者高南心聖荷西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