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WiFi熱點到底夠不夠熱?還是乾脆花多點錢買訊號涵蓋範圍更大的3G上網呢?

昨天,新聞區寫了一篇WiFly的新聞,內容重點是WiFly目前的使用率偏低未達預期,然後安源資訊提出 「價格不是WiFly使用率偏低的原因,應用缺乏才是」的說法,接下來就獲得了讀者熱烈的回應。

價格是不是問題?不管是在什麼產品或是服務,價格都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目前WiFly的費率是預付卡包日100元、包月500元,或者是月付399元,至於讀者提出的一分鐘一元,那是Hinet WLan的費率之一,至於WiFly會否跟進,目前還沒確定。

這樣的價錢是否算貴還是見仁見智,使用者可以自行衡量,只是如果我繳了錢,我就會希望我能夠幾乎到處上網,而且要有足夠猛的訊號,如果我在許多室內環境需要上網時,WiFly卻沒有訊號,還要去找星巴克、7-11,這,好像有點難說服那些需要隨時上網的人掏錢。

應用缺乏?先不說無線網路服務應用缺乏的意思為何,先看看安源提出來的應用「偕同鄰近商家,推出行動適地性服務,例如消費者在連上無線網路後,鄰近的7-11會發送促銷訊息、折價券等。」原來我在外面上網,除了要付錢之外,還要忍受突如其來的廣告?

無線網路應用缺乏,聽起來好像是WAP、GPRS、3G等行動業者提出無線應用時常喊的問題。可是重點是,WiFi的應用就是隨時上網啊,你在辦公室,在家中用ADSL、Cable Modem做什麼,你也應該會想用WiFi做類似的事情(大量下載例外),怎麼會有應用缺乏的問題?

以台北市來說,WiFly的室外覆蓋率不差,但是也僅限於台北市,Hinet WLAN雖然佈置範圍有達全台,但覆蓋率也並非覆蓋全台,如果我真的有那麼急需要上網,我覺得不可能忍受還要辛苦去找能上網的地點,更何況如果我是在一個沒有網路的室內地點要做簡報,我要如何將聽眾一起帶離會場去找熱點呢?

說來說去,WiFi和3G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快,但是在外上網,大部分的時候並不需要超大量的頻寬,需要的是穩定和到處可用。

根據上次趴趴走小隊及紅球一號全省走透透的實測經驗,中華電信3G訊號在都市部分都表現不錯,除了當時在台東的時候無法收到,現在情況不知道有沒有改善。而在山區而言,當時大部分的山路都很難收到3G訊號,僅除了塔塔加遊客中心有架設基地台而有超強的訊號。

3G的速度和目前服務費用都無法和WiFi相比,但是如前所述,以覆蓋率而言,WiFi是遠遠不及3G,雖然很多人已經在期待WiMAX的到來,但以現在而言,在WiFly或是Hinet WLAN覆蓋全台之前,我認為想要真正無限上網,還是3G比較簡單。

CNET電腦專區/Mari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