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要順利起飛,除了需要業者們的積極佈局外,同時也亟需政府主動扮演改善產業環境體質的推手,協助業者解決存在各環節的許多困難,來加速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之發展。服務業者應該更加積極思考努力開發更多的Killer Application來吸引消費者上門,例如將WLAN與VoIP(Voice over IP)綑綁結合,使得行動工作者除了可以擷取企業數據資源外,亦可同時透過VoIP軟體獲得語音服務,隨時都可感受到整合式Working Office的好處。一旦業者推出的服務可迎合消費者需求,使其感受到新應用所帶來的便利與好處時,則整體服務市場的成長將是指日可待的。
探析台灣發展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之瓶頸
周駿呈
一、 前言
從今年上半年最熱門的筆記型電腦配備-無線上網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的熱賣至咖啡館、機場、旅館等公共無線上網服務據點(Hotspot)的增加,在在顯示台灣各類業者(Wireless ISP、行動電話業者、固網業者)對於經營公眾無線區域網路(Public WLAN)服務市場的濃厚興致。
然而從前些時日遠傳電信與英普達合作推出無線區域上網計劃的夭折,至最近中華電信宣佈暫緩上網點佈建的消息,可以解讀出在整體市場需求未明確浮現之前,服務業者將會更保守審慎的評估是否該繼續投入無線區域網路服務據點的建置。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市場的成長不如預期,除了民眾無線上網習慣未形成之外,實際上整體產業環境仍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障礙,可分成下列數個層面說明:
法規與環境面
1. 無線區域網路管理辦法待商榷
日前電信總局公佈之「2.4GHz及5GHz無線區域網路管理辦法」將經營空間分為「室內」與「室外」兩個層面來管理,其中室外空間暫限定由固網業者經營。但實際上經營空間亦可分為「私有空間」與「公有空間」兩類,因此如單純以「室內」與「室外」空間作為認定業者經營範圍的區隔標準,亟可能因為空間認定標準的困難,引發第一、二類電信業者在經營範圍上的認知差異,造成管理上的問題。
2. 公眾開放空間使用權取得不易
目前許多業者心目中理想、具指標性的公眾服務場所(如政府單位所屬公家機關),實際上其公眾開放空間的使用權並不易取得,主要可能原因包括1.)所屬場地業主或主管機關對於無線網路應用服務不熟悉,不了解該如何利用此無線網路技術為其創造更多元的加值服務,2.)場地業主對於無線區域網路的安全有疑慮,包括對資料傳輸的安全性、電磁波輻射對於人體健康或是現場器材的影響(例如對故宮古蹟文物的輻射影響)。因此,多數場地業主對於是否與服務業者合作提供無線寬頻上網服務仍持保留態度。
3. WLAN使用環境不普及
對使用者而言,除了價格因素與傳輸安全性(尤其對商務人士而言)會影響消費者的使用意願之外,整體使用環境的便利性亦是考量的重點之一。據統計至今年6月底為止,國內的公眾無線上網據點約400處(目前大多分布在機場、旅館、速食店、咖啡館等處),分布比例多半集中於都會區中特定人潮聚集處,對於真正有需求的使用者而言,便利性仍待加強。
4. 服務業者(固網、行動電話業者、ISP)尚未達成漫遊協議
對WLAN使用者而言,如果只需向一家WISP業者申請WLAN服務,就可以在所有WISP業者架設WLAN基地台的地點(或是GPRS等行動通訊環境)無線漫遊上網,則使用WLAN的便利性將會大大提高;對業者而言,具備漫遊服務能力不僅可增加單一用戶的使用量,更可吸引新用戶的加入。跨服務系統的漫遊何時能解決,將是未來公眾WLAN服務市場規模可否進一步成長的重要關鍵。
因此,除了技術面的漫遊機制需克服之外,如何使得國內各WLAN服務業者能針對用戶漫遊後所衍生的拆帳與清算等問題進一步協商取得共識,相信是決定國內漫遊機制何時能建立的關鍵所在。
教育與推廣面
1. 民眾對WLAN應用認知不足,無線上網使用比例低:
雖然無線上網為未來趨勢,但國內使用環境尚未成熟,大多數的消費者對無線區域網路仍然陌生,無線上網使用比例偏低。因此欲使國內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能日漸成長茁壯,勢必需從民眾無線上網觀念的宣導與推廣著手。一旦消費者的無線上網習性養成,服務市場自會慢慢形成,當用戶成長速度已能趕上上網據點的佈建成本時,就是整體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刻了。
產業與產品面
2. 服務經營模式待釐清
目前投入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的業者類型十分多元,包括ISP業者、行動電話業者、固網業者、設備廠商、場地業主等。但至目前為止,尚未有一個較明確且可確保獲利的服務經營模式產生,包括消費端的計費方式、費率結構,營運端合作夥伴間的建置成本與後續營運費用分攤比例與拆帳機制等營運方式。
3. 手持終端設備普及度低,相關應用待開發、內容不充足
台灣地區的筆記型電腦及PDA等手持終端無線上網設備的普及度還不算高,目前的公眾無線上網需求大多僅侷限於某些特定人士(以商務需求居多),整體使用率仍偏低。此外,就內容應用部分而言,「Content is King」,內容是唯一能讓使用者上網成癮的理由,就像人們看電視不是為了廣告,更不是為了電視機,而是為了電視節目。但目前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的相關應用與內容服務仍嫌不足,如不加以積極改善有可能面臨當年行動電話業者力推WAP上網服務卻因缺乏內容應用而乏人問津的窘境。
此外,終端設備的價格亦是另一個影響民眾使用無線區域網路上網意願的因素。以PDA為例,目前一台具無線上網功能的PDA加上擴充被夾之後的售價至少在新台幣二萬元以上,對一般民眾而言,尤其是年輕的學生族群,基本上有能力購買的比例不高。因此,手持式終端設備的普及與否將是影響WLAN服務產業是否能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4. 系統廠商整合無線網路應用經驗不足
與無線廣域網路(行動電話、通訊衛星)相較,無線區域網路的涵蓋率有限,僅適合在有限區域進行定點式的無線數據資料接取。雖然目前市面上已有廠商陸續推出許多整合不同無線網路系統的產品,例如結合GPRS與WLAN功能的雙模網路卡。但整體而言,台灣系統整合廠商整合不同無線網路系統應用(例如如何利用PDA開發可整合WLAN與多媒體導覽系統的無線導覽系統)的技術與經驗仍待加強。
5. 公眾網路所需網路管理與營運軟體發展不成熟
至目前為止,WLAN應用服務所需的網路管理與營運軟體,例如計費系統軟體、安全認證軟體等,國內外的相關應用技術尚屬於練兵階段不甚成熟。雖然國際相關廠商有過去開發無線廣域網路(WAN)網管與營運軟體的經驗與技術,但因WLAN與WAN系統間存在許多技術架構上的差異(例如ID設定、cell架構),加上目前相關無線區域網路的安全認證技術標準尚未完全確立,因此對服務業者而言,相關網路管理與營運軟體的發展成熟,是有其急迫性的。
6. Content業者配合開發意願薄弱
由於WLAN可應用之接取終端產品多樣化,如PDA、Notebook、Web Pad 等,每種終端設備的接取內容需內容業者開發各種不同格式來加以配合,但因目前市場前景未明,導致內容廠商的配合開發意願薄弱。
二、 結論
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要順利起飛,除了需要業者們的積極佈局外,同時也亟需政府主動扮演改善產業環境體質的推手,協助業者解決存在各環節的許多困難,來加速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之發展。
IEK認為除了致力於消除上述各項阻礙產業發展的因素之外,服務業者應該更加積極思考努力開發更多的Killer Application來吸引消費者上門,例如將WLAN與VoIP(Voice over IP)綑綁結合,使得行動工作者除了可以擷取企業數據資源外,亦可同時透過VoIP軟體獲得語音服務,隨時都可感受到整合式Working Office的好處。一旦業者推出的服務可迎合消費者需求,使其感受到新應用所帶來的便利與好處時,則整體服務市場的成長將是指日可待的。
- Sep 06 Mon 2004 18:32
探析台灣發展公眾無線區域網路服務產業之瓶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