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政府採購太陽能政策急轉彎,引發業者反彈,各部會卻表示,太陽光電躉購價太貴,會導致電費上漲。
環保團體與立委召開記者會,指出為了供應尖峰時期用電量,台電花了大筆成本養了許多設備,設備成本納入計算後,電費高達上百元,比太陽能更貴。環團強調,綠能並不會增加電費,政府不要欺騙人民。
今年12月17日經濟部收購太陽能光電政策急轉彎,將躉購日期由「簽約日」改為「完工日」,引發業者抗議。行政院長吳敦義、政務委員梁啟源、經濟部長施顏祥等人解釋,太陽能光電的躉購電價太高,會造成電費上漲,圖利少數業者、增加民眾負擔。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反駁這種說法,他指出,台灣夏季正午用電量最高,台電為了供應電量,必須使用天然氣發電機組。
以林口的機組折舊與燃料成本計算,每度電直接成本高達210元;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天然氣機組成本需要9千4百多萬,每度電成本高達59.25元。
方儉解釋,尖峰用電需要能急速運轉,核能無法承擔,只得使用天然氣機組。這些機組平時不常使用,「就像買了超級跑車平常不開,偶而才拿出來開!」相較之下,太陽能躉購價格最高不過每度電13元,比起目前價格,根本小巫見大巫。
光電只佔極低比例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強調,台塑六 輕每年排碳量佔全台1/4,因為裡面有個火力發電廠,台電每年還得花很多錢向台塑收購電力,相較之下,對太陽能業者的補助卻相當少。夏季中午正是用電量最大的時段,這時段正好也是日照最強的時刻。潘翰聲強調,政府應思考如何以太陽能發電來補充這部分的用電量「以綠能換黑能」。
政府認為太陽能發電將會造成電費上漲,前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王塗發反駁,以目前太陽能發電量來計算,去年10月太陽能發電量僅0.362百萬度,以每度13元計算,只佔全部發電量17,926百萬度中極低比例,平均每度電增加費用僅0.0002元,根本不會增加多少成本。
王塗發指出,市場價格雖由供需決定,但許多外部效益不會反映在單純的供需裡。以發展綠能為例,不但可改善南部養殖業問題,促進產業轉型,還能帶動就業率。當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組了一個委員會來決定躉購價格,以政府補貼方式扶植綠能產業,讓後續外部效益能夠產生。
現 在政府卻說太陽能將會造成電費上漲,讓業者與環保團體大感痛心。立委田秋堇表示,屏東業者還在等明年躉購價格出爐,才會決定是否繼續投資,許多國外股東感 覺受騙,台灣業者也因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不願繼續投資。許多養殖業者整地後裝設了太陽能電板,現在卻可能血本無歸,讓業者相當憂心。
田秋堇強調,德國的能源政策綱領剛出爐,準備將國內再生能源發電量提高到80%,如果再生能源會造成電費攀升,其他國家還會繼續推動嗎?環保團體呼籲政府認真思考綠能產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