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僅德國成為全球公認再生能源發展策略成功超前的國家。過去推動德國再生能源法的國會議員韓斯‧若瑟夫‧費爾(Hans-Josef Fell)認為,台灣推動綠能產業發展,應取消對石化、核能等「有害環境產業」補貼。

綠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昨天舉辦「低碳時代的危機與轉機」座談,邀請費爾來台演講,費爾提出「氣候保護策略計畫」,認為未來可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他指出,面對全球能源枯竭,解決之道為推動零碳排放科技、淘汰化石燃料與核能、利用植物轉換為腐植土及大規模重新植林。

費爾表示,推動再生能源的關鍵除創立保證價格收購制度,還包括賦稅減免、取消對化石燃料與核電的補貼等。英國、丹麥、西班牙等國都曾嘗試發展再生能源,成 果卻不如預期。但德國原預定今年國內再生能源占比率達一成五,卻已在前年超前達到一成八。

環保署長沈世宏過去多次提及,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應仿德國。

費爾強調,核能發電並非面對氣候變遷的最好方法,也無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非核家園是低碳社會的必要條件。」核一、核二、核三將屆齡除役,費爾認為,若延役可能造成更多問題,成本更高。

費爾表示,國際上並沒有為了對抗暖化,而出現核能恢復興建的趨勢。近年歐盟唯一新建核電廠在芬蘭,原預計去年發電,但未來三年都無法商轉,花費比新設電廠多一倍,反而造成財政危機。「芬蘭建廠的波折與台灣核四不謀而合。」

以德國公共預算估計,目前每年至少耗費100萬~400萬歐元處理核電問題,核廢料儲存場也造成飲用水汙染疑慮。

費爾指出,德國消費者使用綠電的比例高於核電。

聯合報╱記者曾 懿晴/台北 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